什么是白话文运动(9)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www.nylw.net) 作者:李春阳 发表于:2011-02-26 15:36  点击:
【关健词】白话文;文言文;国语运动;新文学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字运动
盖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在当年,确乎所向披靡,占尽种种正确。而以南京高等师范为核心的学衡派同人,尚存传统文化脉息,不惮保守之讥,与北大一派激进主义文化立场俨然对峙,不就范于新文学运动的话语霸权。 察吴宓1961

  盖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在当年,确乎所向披靡,占尽种种正确。而以南京高等师范为核心的“学衡派”同人,尚存传统文化脉息,不惮保守之讥,与北大一派激进主义文化立场俨然对峙,不就范于新文学运动的话语霸权。
  察吴宓1961年8月30、31日的日记,对陈寅恪的倔骜不屈,感叹如下:“(他)始终不入民主党派,不参加政治学习……不经过思想改造,不作颂圣诗,不作白话文,不写简体字,而能自由研究,随意研究,纵有攻诋之者,莫能撼动。”[56]这段话写在新文化运动假政治势力全面得胜之后,原本一场书生论战,早经变质为单方面的改造、肃清,吴宓所言已非仅感佩之意,而是无比的沉痛了。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湖南长沙人,曾主编《苏报》,因鼓吹革命而入狱,1905年留学日本,1908年赴英攻读政法与逻辑,1911年归国后任总统府顾问、参议员,1914年因反对袁世凯流亡日本,创办《甲寅杂志》,1916年回国后主编《甲寅月刊》,1918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逻辑,1924年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任教育总长。1907年出版的《中等国文典》是《马氏文通》之后最早的语法著作之一,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专讲词法。陈望道认为,在早期的几部语法书中,此书“最能说得清浅宜人,读起来几乎有点文学风趣”。章士钊是古文作家,于唐宋八家中,独称柳宗元,有《柳文指要》传世。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新文学”目下,将章士钊与严复作为“逻辑文”的代表,有所详述。胡适与章士钊的合影,各有题诗,行严先生写“白话诗”,适之先生则赋“旧体诗”,彼此反串对应[57]。1925年,《甲寅》以周刊复刊,鼓吹复古,反对白话文,明确宣布“文字力求雅洁,白话恕不刊布”[58]。
  白话文运动之为“运动”,在章士钊看来“必且期望大众澈悟,全体参加可知。独至文化为物,其精英乃为最少数人之所独擅,而非土民众庶之所共喻”“下里巴人,为其帜志,乃无疑义,信如斯也。凡为文化运动,非以不文化者为其前矛,将无所启足。今之贤豪长者,图开文运,披沙拣金,百无所择。而惟白话文学是揭,如饮狂泉,举国若一”[59]。从反对派的言论,颇能够窥知当时新文学运动的乖张与戾气,只是其后果,是要到后面几代人才有可体味了。
  常乃惪认为,培植新文化运动种子的人既不是陈独秀也不是胡适而是章士钊:“章士钊虽然也并不知道新文化运动是甚么,但他无意间却替后来的运动预备下几个基础。他所预备的第一是理想的鼓吹,第二是逻辑式的文章,第三是注意文学小说,第四是正确的翻译,第五是通信式的讨论。这五点——除了第二点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尚未充分注意外——其余都是由《甲寅》引伸其绪而到《新青年》出版以后才发挥光大的,我们认《甲寅》为新文化运动的鼻祖,并不算过甚之辞。”[60]历史评价,有些需要时间的长距离,有些则须依据史料,查看历史主角的同代人,尤其是反派的评说,才可获取信实的语境。我们尽可不信《甲寅》的功绩,但不可不知在《新青年》与《新潮》之外,同时尚有《学衡》与《甲寅》。
  
  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文化上以《向导周报》、上海《民国日报》等为阵地,共同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成功后,孙中山致电道:“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共同团结奋斗。”示好之后,并没有马上行动,双方都在观望。直至1923年,孙中山与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秘密会谈后发表宣言,为联俄政策之出笼。同年召开的共产党三大,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协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于1924年1月,在广州举行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毛泽东、瞿秋白等九名共产党员被选为中央委员,是谓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的前身,是孙中山1905年创立的同盟会,往前追溯,则是1894年创立的兴中会,“三民主义”纲领,十次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曾经短时间掌握政权,影响大、势力广,共产党明确承认它在国民革命中的主导地位。国民党严重的缺点,在于单纯依赖军事的思想,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3年6月),明确指出国民党的错误观念,“集中全力于军事行动,忽视了对于民众的宣传。因此,中国国民党不但要失去政治上领袖的地位,而且一个国民革命党不得全国民众的同情,是永远不能单靠军事行动可以成功的”[61]。这话说的坦率,早期的共产党人,以无私无畏的气概,把自己的独得之秘与朋党分享,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人身体力行帮助国民党进行宣传,毛泽东本人做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代理部长,主编过一份《政治周报》,汪精卫曾经很赏识毛泽东的才华。
  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皆擅写文章,重视宣传。陈独秀是《新青年》的创办人和主编、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和核心人物,不仅著作等身,且《独秀文存》风靡一时,影响深远。李大钊也是《新青年》的核心成员之一,北大任教期间编有《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等讲义,出版《平民主义》《史学要论》等专著,1927年被害时年仅三十八岁。瞿秋白的杂文,有鲁迅之风,八篇被收录进《鲁迅全集》,其译著《海上述林》系鲁迅亲手编定,在福建就义时年仅三十五岁,身后留有百万字著述。共产党早期的影响大,与这些卓异之才大有作为密不可分。
  
  在这种形势下,鲁迅先后发表了《估学衡》(1922)、《答KS君》(1925)、《再来一次》(1926)等文章,大抵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用古书做法宝,证明鼓吹文言的“学衡”派和“甲寅”派实际自己也做不通古文,错用典故;白涤洲(1900-1934)、唐钺(1891-1986)也在《雅洁与恶滥》(1925)《告恐怖白话的人们》(1925)等文中给以批驳,这才把那批反对派打退了。
  
  国共之间暂时的联合,似乎体现了同为革命党的进步性,他们共同的敌人在政治上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文化上表现为文言文的复辟倾向。文言文与封建主义之间的联系仿佛与生俱来,勿需论证,但这却离事实很远。中华民国《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是以文言写成,丝毫不影响它的反封建性。“学衡”派和“甲寅”派与白话文倡导者的分歧,实际上源于思想认识和文化追求上的差异,今天看来,他们也是广义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保守的立场批评激进主义,属于新文化内部的斗争。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