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2][德]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第37、97页,范劲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9]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第186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常乃惪在《中国思想小史》中认为讲到
[38][42][德]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第37、97页,范劲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9]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第186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常乃惪在《中国思想小史》中认为“讲到内容上是非常幼稚浅薄的,他们的论断态度大半毗于武断,反不如《甲寅》时代的处处严守论理,内中陈独秀、钱玄同二人的文字最犯武断的毛病,《新青年》之不能尽满人意在此”。
[40]陈平原:《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载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卷)第322页,[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
[41]《李长之文集》(第1卷)第5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3]梁实秋:《语言、文字、文学》,载《梁实秋散文》第257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
[44]瞿秋白:《鬼门关以外的战争》,载《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45]梁实秋也曾把语言分为三个阶层:粗俗的,标准的,文学的。参见梁实秋:《中国语文的三个阶层》,载《梁实秋散文》第166页,[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46]参见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第177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7]胡适:《〈国语讲习所同学录〉序》,原载《新教育》1921,3(1),转引自刘进才:《语言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第2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48]汪晖:《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五四启蒙运动》,载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卷)第164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9]王晓明:《刺丛里的求索》第289、291页,[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
[50][62]吴宓:《论新文化运动》,载《学衡》第4期,1922年4月。
[51]阿英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资料索引》第162-163页,[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
[52]罗岗:《历史中的〈学衡〉》,载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1卷)第396页,[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53]张弘:《吴宓》第134页,[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版。
[54] 钟叔河编:《周作人文类编》(第3册)第660页,[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55]郑振铎:《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第103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56]吴宓:《吴宓日记续编》(第5册)第161页,[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57]胡适:《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第166页,[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58]与鲁迅同庚的章士钊,是作为鲁迅的论敌而被我们所知的,他的出道之早、交游之广以及惊人的长寿使他参与的历史大事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早年在日本,孙中山劝他参加同盟会不允,派女留学生吴若男苦劝,非但没有成功,反使吴成为章的第一位太太,并以“陪了夫人又折兵”相讥,因与章太炎同姓且友善,爱称“吾家太炎先生”,使很多人误为炳麟之弟,陈独秀被捕后,作为陈的辩护律师出现在民国的法庭上,其辩词成为当时法学院的教科书,北平解放前夕,担任国军方面的和谈代表,1949年后长期出任中央文史馆馆长,文革开始后给毛泽东和刘少奇分别写信,企图调和两人的冲突,虽未能奏效,但其个人的努力却有案可查。1973年以九十二岁高龄赴香港,想促成国共两党之间的谈判,未果而病逝香港。
[59]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载郑振铎:《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第198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60]常乃惪:《中国思想小史》第13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常乃惪认为:“为《新青年》做文章的人有一多半都是《甲寅》上做过文章的人。”
[61]胡华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第8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年版。
[63]瞿宣颖:《文体说》,载郑振铎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第202-203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
[64][65]胡适:《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第158、288页,[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66]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载胡适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第128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
[67]胡适:《〈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附识》,载《胡适学术文集·语言文字研究》第288页,中华书局1993年版。
[68]郭沫若:《爱护新鲜的生命》,载《人民日报》1952年5月28日。
[69]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载胡适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第127-140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
[70]章士钊:《答适之》,载郑振铎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第219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
[71]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载郑振铎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第197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
[72]胡适之:《老章又反叛了!》,载郑振铎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第203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
[73]《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6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4]废名:《毛泽东同志著作的语言是汉语语法的规范》,载《废名集》(下编)第306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5]钱玄同:《尝试集序》,载胡适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第105-109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
[76]胡适:《谈新诗》,载胡适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第302-303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
[77]郭沫若:《论诗三札》,载杨匡汉,刘福春编:《中国现代诗论》(上编)第60页,[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
[78]朱自清选遍:《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第6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
[79]陆志韦:《我的诗的躯壳》,载《渡河》,上海亚东图书馆1923年版。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