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地名资料看。高黎贡山位于腾冲县境内。有学者认为,高黎贡山是佤语地名,“贡”即佤语“山”之意。也许这种观点得不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是,从佤语训释这个地名,确实是说得通的,“高黎”即佤语“起来、出来”之意,这里“黎”与佤族人类起源神话“司岗里”的“里”实在就是一个意思。在佤语中,“得高里诶”常见,意为“我们(诶)起来(高)出来(里)的地方或者洞(得)”。这样,用佤语训释“高黎贡山”,直译为“人类起来、出来之山”,或者“人类由或者从它(那里)出来的山”,可以意译为“人类起源之山”。腾冲赵秀兴等人认为,“司岗里”就是在腾冲境内产生的,也许“高黎贡”这一山名的含义是一个佐证。
《徐霞客腾越游记》中,高黎贡山有地名“蒲蛮哨”的记载。[16](p2)这一地名至今尚存,是因“蒲人”而得。这一记载充分说明,在明朝以前高黎贡山一带确实有“蒲人”即佤族、布朗族等我国南亚语系民族的活动。
南诏国时期,今天腾冲城南部,有古地名“矣比”、“矣罗”等民族语地名。后“矣罗”被雅化为“绮罗”[17](p104)有绮罗文宫。“矣、翊”与现代佤语“月”、“牙”近音,这是佤族对老年妇女的一种统称。有学者分析:“‘牙’‘孟’人语,原意为老妈妈,后演变为‘女长者’、‘女王’”。并且认为,今天大理州巍山自治县“牙一里、牙二里、牙三里、牙四里”等记载的古地名,就是因“牙”而得名。[18] (p32)今天,腾冲城南有“永乐”这一地名,有“永乐收费站”。这应该是“永矣罗”的缩写,其实就是是佤语地名。腾冲古名“越赕”、“腾越”,可能也与佤语“月”、“牙”有关。
还必须指出的是,在与佤族同一个语支的布朗语中,寨子、村子叫着“依安”,其实,佤语寨子“永”是“依安”的延伸和发展,可以表示为:yi-an(布朗语)——>(yang)佤语。佤族支系“本人”语言中也还保留了“依安”这个叫法。所以,这里的“矣”、“ 绮”字头地名,也可能就是南亚语系古语村落、寨子的音译。
“邦”、“班”字头地名也是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等民族语地名的显著特征之一,正如学者指出:“不论是‘拜’或者‘班’都是源于南亚语系古语村落的音译,国内史书多用‘邦’、‘巴’、‘班’、‘摆’等”。[19] (p27)甘子寨原来叫“班哲寨”。这一地名正好二十世纪50年代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收集、整理的“司岗里”人类出来之后经过的第一个地名“班哲”相同。[20](p166)腾冲县伍合乡鹿山,原名“崩龙山”,当应德昂族居住而得名。腾冲县古镇古永,原名“邦麻”,也是南亚语系民族语地名。
在腾冲汉语当中,“大盈江”又叫“大河”。其实,在腾冲境内,盈江实在只是一条小河,根本说不上形容词的“大”字,而“大”字应该是佤语称谓“达”,即对“老人、爷爷、头人”的一种称呼。(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