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古地名新考(2)

来源:云南省临沧市民宗局 作者:赵明生 发表于:2010-05-26 09:13  点击:
【关健词】和顺古地名 新考 佤语地名
根据民族研究专 家 王国祥 先生在《和顺古地名考释》一文介绍,最早研究和顺古地名的学者是和顺人尹梓鉴,他于 1931 年写了《说和顺之原始》一文。认为:和顺,原称阳温暾村,见于乡外石碑上。因何命名?无从稽考。

根据民族研究专王国祥先生在《和顺古地名考释》一文介绍,最早研究和顺古地名的学者是和顺人尹梓鉴,他于1931年写了《说和顺之原始》一文。认为:“和顺,原称阳温暾村,见于乡外石碑上。因何命名?无从稽考。按:气候较他处温和,或以此而得。”[2]p367

腾冲县地名志的解释是:“和顺,古名阳温暾,有不冷不热之意。……清初为和顺乡,清末为和顺练……”[3]p92

王国祥先生《和顺古地名考释》一文,是近几年研究和顺古地名的一篇专文。他认为,阳温暾是汉语地名,解释说:“‘温暾’、‘温吞’、‘温燉’都是微暖、不冷不热之语。”[4]p368

可以看出,地名志和王国祥先生的解释都是沿用了尹梓鉴先生的观点,不同之处是王国祥先生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和考释。这三种解释,都是从字面上进行,显然都存在望文生义的不足。正如腾冲一个老学者所说:“‘阳温暾’之名,一直沿用到明朝嘉靖年间以至此后许多年。而‘暾’字,时有异文,又作‘登’、‘墩’、‘敦’。因土著居此称地名,只重字音不介意于字义。而‘暾’与村都是地名单位,重复累赘,义不可理解。汉族居此地之后,则重地名之雅化,于是称‘登’或‘暾’。以‘暾’最为切合此地气候、物候实际,古汉语谓不冷不热曰‘温暾’。五姓祖人从重庆那样的长江边的‘火炉’来,印象最深刻而赞叹不已的,自然是‘(太)阳温暾’了”[5]p54

从尹氏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其一,“阳温暾”应当是土著民族命名的地名,在汉族移民到达之前就已经有了,也就是说这不是汉语地名;其二,“阳温暾”是汉族居此地之后为了雅化而把“登”改为“暾”,以表达他们对当地不冷不热的一种感官上的感觉,这显然是这些汉族移民望文生义的一种非常牵强附会的认识和理解。至于王国祥先生在《和顺古地名考释》一文中所说:“在重庆的方言中,有‘阳温暾’这个词儿”,我们认为,这属于叫法或者称谓上的巧合,不足为凭。巧合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很多时候未必就是一回事。

还应该指出的是,尹文和老人所说的“土著居此称地名,只重字音不介意于字义”更是一种缺乏常识的武断之说,他不知道地名是文化的符号,是语言的“活化石”,任何民族、哪怕是多么原始的民族,一般地说,他们是绝对不会随便命名一个地名的,任何民族的地名,总是蕴涵着这个民族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他们的民族感情,或者对事物的认识。

另一种值得注意的解释是:热心于佤族文化研究的腾冲学者赵秀兴的解释。他是这样分析的:“阳温暾”是佤语和汉语混合地名,“阳”为佤语,“寨子、村子”之意,“温暾”是汉语,与“弼马温”的“温”同意,意为“小官”;“暾”即“灯”,即“亮”的意思,引申意义为“发现”。这样,他训释“阳温暾”为“新发现的地方”,这可谓一家之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敢于突破传统说法,从地名的含义上提出自己新的观点。(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