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在工场手工业阶段业主和雇工就形成了雇佣劳动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但是,他们之间不是根本对立的,当时采取合作的态度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斯密主张劳动商品的观点就说明当时是
显而易见,在工场手工业阶段业主和雇工就形成了雇佣劳动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但是,他们之间不是根本对立的,当时采取合作的态度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斯密主张劳动商品的观点就说明当时是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从而就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斯密坚持劳动商品的观点客观反映了社会的实际,也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相反,如果当时有人指出存在剥削,并主张剥夺私人财产,那将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可以想象,那样做的结果就不可能促使工场手工业向大工业的方向发展,更不可能向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而必然会促使刚刚集中起来的工场手工业遭到破坏和瓦解,使人们重新回到个体生产或分散劳动的小生产状态中去,那样就不是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而是推动历史车轮倒转了。当然,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并召唤劳动人民奋起革命,剥夺剥夺者,但是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他是在完成了工业革命以后才揭露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马克思发表《资本论》(第1卷)比斯密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差不多晚了一个世纪(九十一年),那时候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是科学的和合理的。现在应当肯定,斯密那时候肯定和支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只有肯定和支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否则,如果坚持否定和反对的态度,结果不仅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反倒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那个阶段,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还处于自身发展的上升阶段,不过到了工业革命即将完成的时候,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就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就走向自身发展的下降阶段了。很显然,斯密和马克思分别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的理论观点是根本不同的,但是相对于他们各自所处的社会阶段而言又都是正确的。他们都不愧为时代的骄子,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劳动者和业主之间)相对比较和谐,那时候社会需要斯密创造的理论,斯密果然就出生在了那个时代并创造了相应的理论;到了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了,阶级(劳动人民和资本家之间)矛盾就尖锐化了,那时候社会需要马克思创造的理论,马克思果然就出生在了那个时代并创造了相应的理论。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理论创造客观反映了各自所处社会阶段的本质关系,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上述分析表明,马克思批判了斯密的观点,但是马克思是从大工业阶段的实际出发进行批判的,他并没有说劳动商品的观点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就是错误的。同样的道理,斯密之后的经济学家到了大工业阶段仍然坚持劳动商品的观点就是不正确的了,但是这个责任应当由他的后人来负,而不应当由他自己来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应该坚持这样的态度,他的很多结论只是在大工业阶段才是正确的,用到其他地方就是不正确的了。我们应当指出,目前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说马克思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斯密的观点是错误,这对斯密是不公平的。
我们已经说明,在工场手工业阶段斯密已经认识到劳动具有商品的性质,并且具有价值[11],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创造,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其一,主张劳动具有商品的性质并且具有价值,就说明当时是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这样就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其二,证明了劳动的价值就能说明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是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它应当以劳动的价值为基础,应当通过竞争过程形成,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遗憾的是,斯密虽然认识到了劳动具有商品的性质,并且具有价值,但却没有做出科学的证明,这里的原因就在于在那个时代社会还没有这个需要,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即使社会需要了,斯密也不可能做出科学的证明,因为他还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而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说明劳动的价值)。在斯密所处的工场手工业阶段,人们之间的劳动差别都不是很大,对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凭着“经验和习惯”就能解决,比如徒工前三年只是跟着师傅学手艺,除了能够解决自己的吃、住问题之外基本上是没有收入的,晋升到帮工之后就有些收入了,再通过一定的历练,积累一定的经验,通过考试合格之后就可以晋升为师傅,自己就可以自立门户了,这些都是由行会制度规定的,人们也都乐于接受,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自然地就解决了,那时候没有说明劳动价值的必要。但是,到了大工业阶段,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差别就比较大了,而且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师傅不学习进步就会落伍,徒弟做出了科技创新就有可能会超过师傅,而且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师徒关系就淡化了,这时候仅仅依靠“经验和习惯”就解决不了问题了,这时候马克思已经证明了劳动二重性理论,从可能性的意义上说他这时就能科学地证明劳动的价值并能有效地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但是,这时候劳动已经不再作为商品了,工人的工资被压到了最低限度,勉强能够维持自己的生存,也就相当于劳动力价值,这时候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就尖锐化了,社会需要证明劳动力价值,从而解决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这时候就没有必要证明劳动的价值了,所以马克思证明了劳动力价值,而没有证明劳动的价值。再后来,到了现代市场经济中,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就趋于消灭了,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则凸显出来了,而且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差别是非常大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劳动差别主要体现在脑力上,具体体现在创新能力上。一般来说,人们之间的自然差别都非常有限,而人们之间的创新能力的差别则是非常大的,人们之间的创新能力的差别比人们之间的自然差别不知要大多少倍。这时候,我们就没有必要证明劳动力价值,而有必要证明劳动的价值了,因为我们有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指导,所以也就有条件证明劳动的价值了。概括起来说,在斯密那时候劳动都非常简单,对于劳动差别的问题通过经验和习惯就能解决。到了大工业阶段,马克思创造性地证明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所以从可能性的意义上说他是能够证明劳动的价值并有效地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的,但是那时候的突出问题是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马克思证明劳动二重性理论的直接目的是要证明所有的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的,进而要唤起劳动人民奋起革命,剥夺剥夺者,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还远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需要,所以他也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情况就不同了。今天,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则成了突出的问题,面对今天如此复杂多样的劳动,再用经验和习惯就无法解决问题了,这时候就需要证明劳动的价值从而有效地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这就迫切要求理论家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科学地证明劳动的价值[12],现在看来正是这种社会需要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强大推动力,我们是顺应今日社会的实际需要而证明劳动的价值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