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制度供给虚拟化的经济基础及解决思路(9)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少梅 陈明华 发表于:2013-06-26 23:18  点击:
【关健词】高校制度供给;虚拟化;唯学历教育;惩罚机制空缺
3.4 学术败坏、道德失范现象应运而生 部分科研人员通过弄虚作假、隐瞒欺骗拿到资助经费,窃取国家和纳税人的钱。2006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发布了2006年第一期简报,对2005年11月以前受理的投诉

  3.4 学术败坏、道德失范现象应运而生
  部分科研人员通过弄虚作假、隐瞒欺骗拿到资助经费,窃取国家和纳税人的钱。2006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发布了2006年第一期简报,对2005年11月以前受理的投诉和举报进行了初核、调查和处理。简报将部分案例,隐去名字和单位名称,将其主要事实与处理决定予以公布。国家自然基金委希望“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 在被通报的20个案例中,其中两个案例被确认为“被举报涉嫌抄袭剽窃他人论文”,剩余的18个案例均是“被举报涉嫌在申请书中弄虚作假”。 列举的案例同时显示,20个案例中,约有15个案例涉及高校,占总体案例的75%。可以看出,无论是剽窃论文,还是申请项目弄虚作假,都旨在通过申请,获得相关部门的资金资助。被通报的案例中大部分是伪造项目组主要成员的信息,在还没有获得相应职称时,在申请时填报了虚假的职称信息。
  “这种直接涉及钱的行为,从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来看,比单纯发表一篇论文过程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更加严重。”朱效民博士说,这些项目往往涉及一个研究团队,成员一般包括高级研究人员、中级研究人员和初级研究人员,还涉及一定数额的国家资助的研究经费;此外,申请项目的人往往学术地位也相对较高,国家资助这些项目,是对科研人员以前的研究工作和学术成就的认可。“如果在这些项目中出现欺骗行为,涉及面比较大,负面影响也会更加复杂。”靠弄虚作假捞钱的学术行为危害巨大。第一,会对国家本来就比较紧张的科研经费造成损失和浪费,干扰国家科研方向的部署和实施;
  第二,不仅会对科学界的形象和信誉造成严重损害,败坏学术风气,还会阻碍中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这就如同不遵守体育比赛规则就不可能有真正公平的竞争,进而提高项目整体竞赛水平一样;
  第三,国内外多次公众态度调查显示,公众对科学界的印象得分几乎总是最靠前,科研人员是社会精英,也是科学思想和精神的传播者和教育者。如果学术不当行为屡禁不止,在破坏学术生态的同时,还有可能向社会传播渗透,甚至造成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
  第四,对其他严谨踏实工作、平等参与竞争的科研同行不公平,他们中的一些研究工作和成绩,因为不正当竞争而得不到承认,一些本应该得到资助的项目会因此被耽误,甚至永远失去机会,因为优先权对于科学创新至关重要,一旦别人首先做出了成果,再重复研究将毫无意义。
  当前上上下下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更是急功近利,职称待遇和科研年度考核的紧密联系,使基础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十年磨一剑”的从容氛围已经荡然无存,人文和经济学研究更是浮躁不堪。功利主义的土壤,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苦心钻研,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术失范行为不断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4 对虚虚拟的制度创新的各级委托代理层的诚恳期盼
  这里笔者呼吁上层评估权威领导和专家对现行的纷纷扬扬的事业单位的迎评估、上层次、创一流、建团队、改评聘、绩效核活动给予关注,大从社会氛围理念,事业单位制度安排的权威、稳健,小从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各级委托代理层的务实与虚假行为的奖惩机制设计方面予以规范。
  4.1 树立办真大学意识
  近年来,国内高校创一流运动风生水起。围绕创流思想,各大学纷纷制定出“创流”的时间表,瞄准创“寰宇学府”,“世界一流”、“中国一流”大学。照此形势,我们可否作此设想:不久的将来,中国大学头顶上都将戴上闪闪发光的“一流”桂冠?

     其实,大学作为社会精神文化中心,其使命是传播知识与真理,传承人类先进文明。只要能够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解决一流的问题,做出一流的贡献,自然会成为一流的大学。学者贺卫方在接受《大学周刊》采访时,对大学创流运动评价刻薄,但却诛心。他认为这是“虚荣心作怪”,是“某种自卑感到了极端以后出来的一种病态性的自负所导致的一个口号”。他提醒大学各级管理层当转换脑筋,目前高校须直面的不是办世界一流大学,而是“办真正的大学。”
  从创“世界一流”,一下跌至办“真正大学”,无疑给一窝蜂而上的大学创流运动泼了盆冷水,也让其很失颜面。但是细分析来,贺教授的话还真在理。何谓大学?大学的本真是什么?如果连这样问题的都没搞清,还是先缓言一流。
  朱清时做了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长,他对于大学的领悟颇让人深思。刚做校长时他以为大学缺的是发展经费;后来感觉“比经费还重要的是人才”;继而又领悟到“除经费、人才外,还要有硬件设施”;到最后朱校长感慨,“这些东西都有了之后还是不行”,“大学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让大家静下心来读书想问题。”
  诚如朱校长所说,大学要发展,资金、人才、硬件等不可或缺;但等有了充裕资金,引进了一流人才,盖起漂亮大楼之后,大学应有的最本真东西——“读书想问题”却缺失了。朱校长从上个世纪末入主中国科大,经历和见证了中国大学的“大跃进”发展。他的感悟与其说是反思,毋宁说是自省与自责。近20年来,随着教育产业化,大学规模空前扩大,硬件设施日益完善。但美轮美奂的表象之下,却是教育功利化、世俗化带来的重重危机:大学围绕市场转,正在沦为培养资格、贩卖文凭的场所;学术评价的功利化导致学术泡沫,学术失范、腐败现象丛生;高校的政府化、学生发展的整体划一等,破坏着大学的治学氛围;豪华工程上马,奢侈作风泛滥,大学精神、人文理念在追名逐利中不断流失。凡此乱象,造成形式主义泛滥,浮躁之风盛行,教师难安心做学问,学生无心学知识。
  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是“研究学问之机关”。大学当让求学者觉悟,教学者自强,进德修养,力矫颓俗,成为“社会之模范、文化之中心”。而要做到这些,首先是要规避干扰,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让“象牙塔”里的公民静下心来,潜心治学;让大学回归“学人之社会”,追求文明进步之精神殿堂。
  4.2 重洗高校行政管理团队的牌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