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论难题与认识的语境论的解决策略(4)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魏屹东 发表于:2011-11-11 09:30  点击:
【关健词】认识的语境论;怀疑论难題;条件语境论;相关选择语境论
第三,排除一个相关选择是什么意思?排除的强观点认为,S能够排除一个相关选择Q,仅当他相信非Q的证据足够强,允许他知道非Q。排除的弱观点认为,S能够通过满足三个条件来排除一个相关选择Q:(1)非Q的证据强到

  第三,排除一个相关选择是什么意思?排除的强观点认为,S能够排除一个相关选择Q,仅当他相信非Q的证据足够强,允许他知道非Q。排除的弱观点认为,S能够通过满足三个条件来排除一个相关选择Q:(1)非Q的证据强到足够使S知道非Q;(2)非Q的证据强到足够使S有充分的理由使他相信非Q;(3)S关于非Q的信念是认识上非证据地理性的。这是“一个有理由使S相信非Q而不用把证据强加给的信念。”
  Stewart Cohen, “How to be a Fallibilist”,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2,Epistemology, 1988,p.112.)相关选择理论的支持者可能采取强观点,主张S能够排除Q,如果S考虑非Q的证据,要么强到足够使S知道非Q,要么强到足够允许S有充分理由相信非Q;也可能接受弱观点,主张三个条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接受哪一个并不清楚。这是语境论的缺陷。
  海勒认为我们能通过拒绝闭合原则解决怀疑论难題(②Mark Heller, “Relevant Alternatives and Closur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1999(77),pp.196-208.):
  (1) 在一个无树的世界里,我不知道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即,“缸中之脑树”,缸中之脑T)。
  (2) 如果我知道在我面前有一棵树(命題T),而且我知道命題T暗含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树”,那么我知道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树”。
  (3)所以,我不知道命題T(已知我知道命題T暗含我不是“缸中之脑树”)。
  为了说明为什么要放弃这个难題,进而放弃闭合原则,海勒提出扩展的相关选择理论(Expanded Relevant Alternatives, ERA),其含义是:S知道P,仅当在任何封闭的非P世界里,或任何更远、足够封闭的非P世界里,S不相信P。
  ERA说明了我们思考的倾向。比如,如果我知道命題T,那么在任何封闭的世界里我不相信T,因为在这个封闭世界里T不是那种情形。它还说明了我们思考的另一种倾向——如果我想知道命題T,某种别的东西有时是需要的。想象一下,“真实世界充满了人造树的复制件,S不能把它们与真实树区分开来。”(②Mark Heller, “Relevant Alternatives and Closur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1999(77),p.200.)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倾向说,S不知道T,即使在任何封闭的非T世界里,他不相信T。尽管充满人造树复制件的世界不在封闭的非T世界范围内,这些世界对于真实世界仍然足够封闭,应该视作相关的。因此,至少在某些情形中,S想知道P,在任何足够封闭的非P世界里,他必须不相信P。
ERA为相关选择语境论提供了一个基础。它让我们把作为环境的不同语境看作不同的认识标准。哪个非P世界算作认识相关的,哪个非P世界算作与真实世界足够接近,是从语境到语境不断变化的。这就是罗蒂所说的“再语境化”,我将这种不同语境间的变化称为“语境变换”
  魏屹东:《语境与认知推理》,《山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由于ERA是根据相关选择或相关非P世界描述了认识标准,它就允许认识标准具有语境敏感性。在ERA的情形中,如果我想知道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树”,在任何封闭的“缸中之脑树”世界里,我必须不相信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树”。因此,既然我的确相信在封闭的“缸中之脑树”世界里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树”,那我就不知道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树”。
  根据ERA,在语境中我知道命題T,因为在任何非T世界里我不相信命題T,这个非T世界对真实世界足够封闭。之所以要考虑足够封闭的非T世界,是因为那些世界包括完全封闭的非T世界。在足够封闭的非T世界里,我们不知道命題T。由于ERA是真的,怀疑论难題就是假的——即使我不知道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树”,我仍然能够知道我前面有一棵树,因此避免怀疑论陷阱。这样,我们便通过放弃闭合原则而解决了怀疑论难題。
  然而,怀疑论难題为什么表面上看是正确的呢?海勒认为怀疑论难題的某些语境与闭合原则一致。比如,在这样的语境中,极远的非T世界与真实世界足够接近而算作认识上相关的。在种语境中,我既不知道命題T,也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树”。因为在“缸中之脑树”世界里,我既相信命題T,也相信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树”。存在这些语境和这些语境与闭合原则一致的事实,使得怀疑论难題看起来是正确的。海勒把这种看似真的理论称为“运气”知识理论,而他坚持“反运气”的知识理论(③ ⑤ Heller, M.1999.The Proper Role for Contextualism in an Anti-Luck Epistemology.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13, Epistemology,p.115,116.)。在他看来,认识者的真信念一定伴随着一个证据发生。一个碰巧为真的信念不是知识。一个真信念成为知识,不是靠运气产生的。认识的语境论要告诉我们的是,“知识”是一个语境敏感的术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它指称不同的性质。不过语境论没有告诉我们关于那些性质的任何信息。弄清那些性质是知识论的事情。知识论告诉我们那些性质是什么,并使得那些性质形成一个性质家族(②这个性质族等同于“知识”的所有指称物共同具有的一般特性。),语境论然后告诉我们在一个给定的语境中“知识”为什么指称这个家族成员。
  海勒把语境的作用概括为两点⑤:(1)相似性的不同方面在不同的语境中或多或少具有重要性,因此,围绕真实世界的世界分类,它们与真实世界的相对距离随着语境变化;(2)非常近和非常远之间的边界定位,非常相似和非常不相似之间的界限,也是语境敏感的。对世界的每个选择确定了一个具体的认识选择,正是这些不同的选择才是“知识”这个术语的可能指称物,也正是语境决定了这些可能指称物中的哪一个在一个特殊场合是知识所指的。选择包括的内容越多,对一个主体有知识的要求就越大。何时使用哪种标准是由当时的语境决定的。当然,“语境论不是万能的,但是它是理解反运气认识论的关键因素。”(②Heller, M.1999.The Proper Role for Contextualism in an Anti-Luck Epistemology.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13, Epistemology,p.127.)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