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分析SCA的基础上,德罗斯提出了颇有影响的虚拟条件语境论(subjunctive conditional contextualism,SCC)。我们仍以下面这个例子来阐明SCC的解决方案。 (1)我知道我有手。 (2)但是,如果我不知道
在深入分析SCA的基础上,德罗斯提出了颇有影响的虚拟条件语境论(subjunctive conditional contextualism,SCC)。我们仍以下面这个例子来阐明SCC的解决方案。
(1)我知道我有手。
(2)但是,如果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我不知道我有手。
(3)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
对于这个怀疑论难題,SCC主张,在知识标准非常高的语境中,我们应该拒绝(1),而怀疑论者确信在这样的语境中我不知道我有手。然而,在其他语境中,认识标准更随便,我们应该拒绝(3),并且正确地说我不知道我有手。德罗斯借助诺兹克的虚拟条件说明来解释(3)的似真性。在他看来,“尽管不是没有例外,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烈的一般倾向认为,当我们认为我们的信念p是一个我们一直坚持的信念时,我们不知道p,即使p是假的。”(②Ibid, reprinted in Keith DeRose and Ted A. Warfield, eds.,Skepticism: A Contemporary Reader.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193.) 德罗斯把信念p看作是不敏感的,如果它是一个我们一直坚持的信念(即使它是假的)。因此,SCA的概括就变为:如果我们认为S的信念P是不敏感的话,我们倾向于认为S不知道P。这就是说,即使这个概括没有表达我们关于知识的一般标准,仍然有语境存在,在这个语境中,怀疑论者用它来表达知识标准。比如你是一个“缸中之脑”这个可能性。这种语境中的标准是怀疑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如果我们的信念被当作知识的话,它们必须是敏感的。当执行这个标准时,就如同在怀疑的语境中那样,我不知道我是一个“缸中之脑”。因此,我的信念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是不敏感的:即使我是一个“缸中之脑”,我也会相信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此外,由于(2)在所有语境中都是对的,所以推论就是:在怀疑的语境中我不知道我有手。这样,德罗斯的语境论解释了(3)的似真性,并通过主张存在我们应该拒绝(1)的语境而给出怀疑论的理由。
然而,我们应该避免怀疑论的结论——我从来不知道我有手。德罗斯通过证明在日常的知识归因语境中,怀疑标准是不适当的和认识标准是相对低的来反对(3)。在这些语境中,怀疑标准是不适当的,我们的信念作为知识不必是敏感的。这样,我们能够深信无疑地断言,在日常语境中,我们的确知道我们有手。而且,由于(2)在所有语境中都是真的,这意味着,在日常语境中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这样一来,德罗斯的语境论解释了拒绝(3)的似真性,允许我们保留我们通常习惯拥有的知识。
这些语境之间的差别在于:在怀疑的语境中,知识标准相对较高,而在日常语境中相对较低。那么,应该如何解释这些差别呢?德罗斯确信,如果他的解决方案是充分和适当的,他就必须解释“知识标准是如何由怀疑论者提出的”这个问題。与这个问題本质相关的是敏感规则(Rule of Sensitivity)。当某人断言S知道或不知道P时,知识标准就基本形成,而且是在S关于P必须是敏感的信念的层次上,如果这个信念被看作知识的话。
德罗斯认为,在利用怀疑论难題攻击我们关于命題O(通常我们认为知道的命題)假定的知识过程中,怀疑论者本能地选择了其怀疑假设H,结果使它有了两个特征:其一,我们至少处于这样的立场,即,知道非H与知道O同样强烈。其二,我们可能关于非H的任何信念是一个不敏感的信念(①一个我们拥有的信念,即使非H是假的,或者说,即使H是真的。)。考虑特征(2),怀疑论者的我不知道非H的断言把知识标准推向了使这个断言为真的水平。根据敏感规则,知识标准被提升到这样一个水平,以致要求我们关于非H的信念在其成为知识之前是敏感的。既然我们关于命題O的认识立场一点也不比关于非H的更强(特征1),那么,在怀疑论难題的前提1的高标准方面,我们也未能知道O(②Keith DeRose, “Solving the Skeptical Problem”,The Philosophical Review,1995,104(1), p.37.)。在德罗斯看来,怀疑论者的断言是机械论的,它们正是利用它形成知识标准。当怀疑论者断言我不知道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时,这就唤起了敏感规则,而且知识标准被提升到这样一个水平——如果我的信念被当作知识的话,它们必须是敏感的。由于我的信念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是不敏感的,也就是说,即使我真的是一个“缸中之脑”, 我也会相信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在怀疑论的语境中,我仍然不知道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因此,即使假定(2)是真的,在怀疑论的语境中,我仍然不知道我有手。
三、相关选择语境论的解决策略
条件语境论对怀疑论难題的解决并不能使其他语境论者满意,于是就出现了相关选择的语境论。根据是否接受闭合原则,相关选择语境论可分为两类:一是拒斥闭合原则的语境论,包括德雷特斯克(Fred Dretske)的排除的语境论和海勒(Mark Heller)的扩展的语境论;另一个是接受闭合原则的语境论,包括柯恩(Stewart Cohen)的可错的语境论和刘易斯(David Lewis)的调节的语境论。
1.相关选择语境论的排除与扩展策略
德雷特斯克主张“把知识作为证据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所有已知的相关选择是被排除的。”( ③ Fred I.Dretske, “The Pragmatic Dimension of Knowledge”,in Perception,Knowledge and Belief: Selected Essay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p.52,p.57.)具体说,如果S知道P是排除了P的相关命題包括由P推出的命題,那么S就一定知道P。这就是排除的相关选择语境论。由于该理论排除了相关选择命題,自然就拒绝了闭合原则。这个主张有三个问題需要澄清:
第一,对命題P的一个选择是什么?命題Q是命題P的一个相关选择,当且仅当命題Q和命題P不都是真的。例如,“这只动物是野兔”是“这只动物是家兔”的一个相关选择,因为这个动物不能既是野兔又是家兔 。
第二,什么是相关选择?德雷特斯克认为,一个相关选择是“一个人当他知道P时必须持证据立场以排除其他选择。”③那么是什么使得S必须排除那些选择呢?这个问題并没有确定的回答,甚至还存在严重的分歧。一个选择Q是相关的,仅当存在着一个客观的、可能的Q。一个选择Q是相关选择仅仅是因为我们把Q当作一种可能性。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