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明代白粮解运,开始为粮长督率运夫解运,后变为粮长自雇船只和人夫解运,再变为官府督催粮长解运,最后变为官运,这时离明亡仅有三年,且推行得并不彻底。 2、每名粮长所解白粮之数 宣德以前,江南地区的粮长
总之,明代白粮解运,开始为粮长督率运夫解运,后变为粮长自雇船只和人夫解运,再变为官府督催粮长解运,最后变为官运,这时离明亡仅有三年,且推行得并不彻底。
2、每名粮长所解白粮之数
宣德以前,江南地区的粮长制度运行方式基本一致,都是以区为单位佥派,但自周忱、韩雍改革后,上述五府佥派白粮粮长及起运方式,各自经历了不断变革,其中苏州、松江、常州演变方式基本上一致,都是按区佥派粮长,而嘉兴、湖州则自万历九年“均田均役法”推行后,走上以里为单位佥派粮长之路,粮里开始混一天启《海盐县图经》卷6《食货篇?役法》,中国方志丛书本,华中地方?第589号,第460-462页。。由于各府之间佥派粮长方式各异,故每名粮长额派白粮数量有较大的差异,但就佥派流程来看,嘉兴、湖州、苏州三府都是根据各州县额派白粮总数,来确定“船”、“篷”、“批”之数,再根据“船”、“篷”、“批”之数来确定粮长数,所谓“篷”、“批”皆是“船”的另称。如嘉兴府海盐县,万历初年,额派白粮4349524石万历《嘉兴府志》卷6《赋役二?海盐县》,中国方志丛书本,华中地方?第505号,第372页。,分为十篷(船),每篷佥粮长2人天启《海盐县图经》卷6《食货篇?役法》,中国方志丛书本,华中地方?第589号,第486页。,平均每个粮长输白粮2175石左右,平均每篷435石左右。至万历四十二年,海盐“北白十蓬,每篷正米四百五十七石五斗四升零,正副解二名”天启《海盐县图经》卷6《食货篇?役法》,中国方志丛书本,华中地方?第589号,第495页。,这说明海盐额派白粮增至45754石,“每篷”增至45754石,平均每个粮长输白粮22877石。其后史书都言海盐白粮仅4000石,每篷400石,每粮长输纳白粮200石,如“(白粮粮长)惟东南五郡有之,吾邑(海盐县)粮仅四千,船止十蓬,而大家巨室立破,於是役者不知凡几矣”天启《海盐县图经》卷6《食货篇?役法》,中国方志丛书本,华中地方?第589号,第500页;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22册《浙江下?海盐县志食货篇》,续修四库全书本,第597册,第37页。。光绪《海盐县志》言:“海盐白粮四千,分为十篷,充是役者率破家。”光绪《海盐县志》卷10《食货考二?役法》,中国方志丛书本,华中地方?第207号,第1023页。这大概是中国文人喜欢说概数的结果。又如万历间,嘉兴府秀水县额派白粮约6725石,又“本县白粮分为十四篷装运”万历《秀水县志》卷3《食货志?田赋》,中国方志丛书本,华中地方?第57号,第155页。。根据嘉兴府每篷佥点2名粮长的惯例清初改崇德为石门,如嘉兴府崇德县先是“每蓬向佥解户二名”。康熙《石门县志》卷2《赋役》。,共为28名粮长,每名粮长解运白粮约240石左右,每篷480石左右。
湖州府德清县约额派白粮4061石,分为8批(船),佥粮长16人,每批2人康熙《德清县志》卷4《田赋》,中国方志丛书本,华中地方?第491号,第175页。,每人平均25381石,每批50763石。
嘉靖年间,苏州吴江县,共解运白粮约10182石嘉靖《吴江县志》卷9《食货志一?贡赋》,台北学生书局本,第495-498页。,其“北京总部二十名”,“总部”即白粮长之另称嘉靖《吴江县志》卷10《食货志二?徭役》,第537页。万历《武进县志》云:“县以其乡合之为区若干,区复分为上下二角,五年一编审,则角佥殷实之户收其角之本折者一名,名曰粮长,名以十分为率,一人不任也,或三人或五六人曹任之,大都重不过五分,少乃有以厘计者,毎名之中,又举其力之最优者,职输白粲,名曰总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7册《常镇?武进县志》,续修四库全书本,第596册,第19页。)显然“总部”仍是“白粮粮长”的另一称呼。,平均每名解运白粮约510石左右。苏州太仓州,额派白粮10851石,分为20批,每批佥粮长1人,每批约542石崇祯《太仓州志》卷8《赋役志?白粮》。。
松江府,万历时期,年额派白粮粮长56名松江府北运粮长,在万历中期,华亭县每年应编签白粮粮长28名,上海18名,青浦10名,共56名,其依据是松江府“五年之内,华亭应编北运一百四十名,上海应编九十名,青浦应编五十名”。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6册《松江府志?田赋一?北运白粮上上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595册,第742页。,而其每年所派白粮基本上在5万石上下波动松江府解运白粮数量,实际上在不断变更。如万历六年,根据《松江府志》所列该年各项应输白粮数目,可统计出松江府的白粮总数为4953765石(崇祯《松江府志》卷8《田赋一》,第33页)。而崇祯时期,根据《松江府志》所列该时期各项应输白粮数目加总,则为5047984石(崇祯《松江府志》卷9《田赋二》,第14-19页)。而据《漕运则例纂》记载,松江府白粮原额为50379837石。该志还记载了万历15年,议减光禄寺白粳正米3600石,说明白粮解运数目不是一成不变的,但都在5万石上下波动。,则平均每名粮长输纳白粮亦在900石上下波动,应是每名粮长管船两只,负担最为沉重。但后来似有不断增设粮长之数,每名粮长领运之数在缩小,如上海县,在万历时,每年额编粮长18名,到明末清初之时,据叶梦珠记载,上海“北运每年二十三名,俱领漕米,春办上白粳糯米一万三千余石(此数据与明代相差较大——笔者注),雇船起运,至京交与光禄寺禄米、供用诸仓,必签点极富大户充之”叶梦珠:《阅世编》卷6《徭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46页。。据此,上海每名粮长领运白粮数在600石左右。上述史料符合隆庆以来白运民船每船装载白粮400-500石的记载“夫军运以十军而运米四百石,或五百石。民运以一民而亦运米四百石,或五百石。”陆树德:《疏上大司農王公囯光覆行之至今為吴民利》,《明经世文编》卷291,第3072页。。但每名粮长输纳的数目有别,一般来说以“区”佥点粮长,每名输纳白粮数目较大,基本上是粮长1人管船1艘或2艘,而以“里”佥点粮长,其输纳白粮数目较小,一般是粮长2人管船1艘,负担比以区为单位佥点的要轻一半。
3、输纳白粮1石所需的费用
白粮解运于京,自成化以来,所需费用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宣德四年,浙江运赴北京、通州之粮,“凡费三石可致一石”《明宣宗实录》卷55,宣德四年六月壬午,第1309-1310页。。《明史》载,宣德的漕运“率三石致一石”《明史》卷153《周忱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212页。。成化间,王恕称五府起运两京白粮,“每石连加耗脚价盘用,有用糙米四石三斗二升者,有用糙米三石三升者,有用糙米二石七斗者”,这还不包括进仓等费用王恕:《议事奏状》,《皇明经世文编》卷39,第302页。。正德三年,马言:“江南之民最苦粮长,白粮输内府一石,率费四、五石”《明史》卷206《马録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427页。。嘉靖初年,南京礼部尚书等诸官“开称内府白粮,计船脚耗,必用三、四石方完得正粮一石”梁材:《会议王禄军粮及内府收纳疏》,载《明经世文编》卷103,第926页。。至万历以后,《武进县志》言:“以民运者曰‘白粮’,内官、供用、光禄及泾景福三府之入是也,几五石而致一石”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7册《常镇?武进县志》,续修四库全书本,第596册,第4页。。《吴江县志》言:“(白粮解运)大率费米六石有余,始完正米一石。”万历《吴江县志》卷14《赋役?田赋》。万历间,给事中侯先春则言:“苏、松、常、嘉、湖五郡又半东南,乃民运白粮二十余万石……八石始当一石,则此二十余万石,实为一百六十余万石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7册《常镇?武进县志》,续修四库全书本,第596册,第17页。。明崇祯十三年,给事中张元始疏陈白粮苦弊,言:“白粮每正米一石加耗五升,车脚银一两,未尝有亏百姓也。二十年前,粮解一名费银不过二百两,近年每费至一千五百两”嵇璜、曹仁虎等撰:《钦定续文献通考》卷31《国用考?漕运》,四库全书本,第627册,第71页。。(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