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一国的内战或局部战争打得再大再久,也不会对全世界发生决定性的影响。内战如中国的解放战争,规模算得上是二战后最大的战争,二战前也少见。国共双方投入的兵力,最后计算达到1300余万,内战战火遍及全国。中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从参加的兵力、死伤的人数和消耗的物资来看,不啻于在全欧洲打了个大仗。但是中国内战对世界,甚至连对周边国家却都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日本照样发展,其余的国家该独立的独立。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参战兵力300万,死伤各100万,是二战后最大的局部战争。参战国一方有联合国军十六国,另一方是中朝苏三驾马车。战争打了三年,但是对世界安全的影响和破坏性并不太大。战争的爆发反而立即成为战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契机,使在二战中遭到的破坏得到迅速恢复。首先是日本和德国出现转折。日本利用朝鲜战争得到大量特需订货。如果不是朝鲜战争,日本的经济困难还会延续相当一段时间。其他的局部战争,对中国均无多大影响,更不用说对全世界了。
作为时代特征的发展,也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即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对于发展,要看如何理解。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因此,广义地历史地讲,革命也算发展。革命与发展都是在推动历史进步,其根本区别只在于采取和平手段还是暴力手段,是突变还是渐变。采取什么手段不能只由主观决定,要看客观条件。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来讨论。这就是:革命往往都是指暴力革命,革命本身就是战争。改良不算革命。实际上,改良往往以建设的方式而不是以彻底破坏的方式同样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作用。暴力革命总会导致对社会的破坏,与发展不能等量齐观。发展也是相对于革命而言的。相对于暴力革命的是和平发展与和平改良。发展主要指通过改良和调整来推动社会进步,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进步。革命往往和战争结合在一起,而发展总是与和平结合在一起。
政治上的发展方式,有革命与改良两种。政治革命就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改变社会制度。革命是历史的跃进,是突变。革命来得快,牺牲大,解决问题彻底、利索。改良是非暴力的渐进,是和平演变,显得缓慢甚至痛苦,不一定彻底,但牺牲小,可以减少破坏和伤亡。所以,恩格斯到晚年已倾向于走改良的道路。他和他的学生威廉·李卜克内西、考茨基、伯恩施坦等创建的第二国际,就主张通过改良即走议会道路,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代表人物有倍倍尔、卡尔·李卜克内西等,成为一派。另一派是以列宁为首的激进派,后来分裂出去,成立了第三国际,坚持暴力革命。这样,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共运就分成了两派,第二国际被指称为改良主义或修正主义。围绕暴力革命还是议会道路,在国际共运中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和斗争。
经济发展,也有革命和改良之分。区别在于,是一次完成还是逐渐完成,是全部用新设备换掉旧设备,还是在旧设备的基础上逐渐改变和更换零部件。这就像房屋有建造和装修之别一样。以蒸汽机代替人力为动力,是革命,是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
在时代特征上,革命只能与战争相匹配;发展则总是同和平相匹配。因为要发展必须有和平的条件,以和平为基础。
两个时代的交替
时代的交替有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
20世纪两个时代的交接大约在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这表现在:
1.到1950年,二战已经结束了五六年,而且战争的破坏也基本上得到恢复。苏联和中国有些例外,稍微晚了一点。中国因为二战后接着打了几年内战,一时还没有和平。苏联实现了和平,但到1950年代初经济还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经济发展更受影响。但就世界整体而言,1950年已经进入和平时期。不久前美国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1950年代以来全球暴力的最低点”,别看发生了伊拉克、阿富汗等战争。哈佛大学一位专家说,我们或许生活在人类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人们所以感到世界动乱比以前更严重了,是由于信息的发展,往往一个地方发生爆炸或骚乱,一下子就传遍了全世界。在信息传播还不那么灵便时,有些地方出了大事,人们还不大清楚。例如卢旺达一下子有近百万人遭到屠杀,当时信息不那么快,就没有在世界上受到太大注意。信息传播快又在敏感地区,如科索沃战争死的人远没那么多,却立即引起全世界的极大注意。
2.殖民主义体系基本崩溃。从二战结束到1950年,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正在结束。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一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两次大战后,形成两次革命周期。由于两次大战的性质不同,所引起的革命性质也不同。一战引起无产阶级革命,二战引起民族民主革命。在二战一开始时,斯大林和毛泽东认为这也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到二战打到苏联头上,就不能说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了。他们很快改变了看法,说这是反对法西斯、争取民主和民族解放的战争。
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发生在1940年代下半期。1945年到1948年发生的民族解放与独立革命,到1950年代初差不多就已告一段落,开始走向低潮。在这个问题上,人们有些争论。有人说,那时还有一部分国家并没有取得民族独立,大部分非洲国家就是在1950年之后才获得独立的,是否应该往后算才对。但是,殖民体系瓦解的高潮,在1940年代末就结束了。这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摩洛哥以致叙利亚等大部分国家都解放或独立了。他们的人口加起来占亚非总人口的五分之四,殖民统治已属强弩之末。剩下的是在殖民体系中起作用不太大的,或者宗主国对它们抓得不那么死的。1950年以后,真正通过战争获得独立的只有越南和阿尔及利亚等少数几个国家,多数都是通过宗主国被迫让步或自愿放弃而和平地实现了独立。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都是事先谈好独立条件解决了问题。印度也不是经过打仗取得独立的。法国1960年一下子放弃了十二个非洲殖民地,让它们独立。这都已经是革命进入低潮时的表现。这时有标志性的重大历史事件是第三世界的形成。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民主改革,也是在1940年代下半期就基本上告一段落了。这几年,这些国家的民主改革进行得可以说是大刀阔斧。这应成为1950年代初两个时代分界的另一个标志。但是,过去人们是不怎么把民主改革算成发展的。德、意、日三个轴心国家,在战后立即被迫改行民主制度。在德、意两国,老百姓接受民主改革比较顺些。日本人则是靠麦克阿瑟的强加才实行和平与民主的,天皇的权力一下子被削减到很小,实行了多党制和选举制度,就是现在的局面。美、英、法也是在那时来了个大改变。他们的改变始于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罗斯福1941年6月提出四大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信仰上帝的自由、言论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意味着美国政府从此要对人民的经济安全负责,成为美国政府职能的一大转变。这在战后得到进一步落实。附带说一下,1943年7月3日中共《新华日报》社论曾高度评价这四大自由;1945年9月27日毛泽东在回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的问题(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界说如何?)时说:“这样一个国家”“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1]英法两国也都有改革。英国工党取代保守党上台,改变了原来保守党推行的自由化那一套。美国的杜鲁门政府也未敢抗拒这一民主革命的潮流,力主审判战犯和禁绝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支持对德、日等进行比较彻底的民主改造,为德日制定和平民主宪法。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