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利奥波德\卡逊: 走向环境美德伦理(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菲利普.凯佛瑞.著,郭 发表于:2012-05-05 14:00  点击:
【关健词】环境美德伦理;梭罗;利奥波德;卡逊
利奥波德相信,富有的人已经达到了无法再通过增加财富或财产来进一步改进自己生活的程度。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他们应该努力追求在生活中更多地了解环境知识,培养关于环境的丰富意识。沿着这种思路,利奥波德富有

   利奥波德相信,富有的人已经达到了无法再通过增加财富或财产来进一步改进自己生活的程度。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他们应该努力追求在生活中更多地了解环境知识,培养关于环境的丰富意识。沿着这种思路,利奥波德富有创造地提出,我们应该以更强的环境意识来认识和理解人类的历史。利奥波德不只赞美,更重要的是还体现出一种对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的美学意义上的欣赏。⑥他仔细“阅读”那些隐藏在动物足迹中形形色色的精彩故事,花费大半天时间在沼泽中跋涉,只为能近距离地观察水鸟家族。他的生活中展现了很多自然主义者独有的美德:耐心、渴望、忍耐、坚持、敏锐的感知、精准的辨析以及恰如其分的描述。他向我们表明,这些活动不仅让人更快乐,也让人成为更好的人。⑦这样的活动使我们获取了知识、丰富了体验,但却不破坏自然。利奥波德呼吁人们,以那些能够支撑我们身处其中的自然共同体的繁荣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幸福。
   阅读《沙乡年鉴》,利奥波德对非人类自然界的一次次赞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凤头麦鸡(plover)的“优雅”、山雀的勇猛、一排挺拔的松树身上“积聚的智慧”——一种能让树阴下的漫步者安静下来的自然的智慧,一条河流的生态系统所蕴涵的“和谐”。①这些描述不仅仅是比喻。由于人类和非人类存在物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因而我们和它们之间也许具有某些相同的美德。利奥波德曾在垂钓的间隙沉思:“我们人类与鱼多么相似啊!总是在河底被搅动的时候急于捕捉新东西,而当发现那镀了金边的诱饵中含着的陷阱时,又对自己的草率无比懊悔。即便如此,无论目标最终被证明是对还是错,我认为渴望(eagerness)中都包含着某种美德。一个自始至终都异常慎重的人或鲑鱼、或者这样的世界是多么的无趣啊!”②同样热爱垂钓的梭罗也有如此感悟,他还曾特意指出,虽然其他物种展现的美德也许与人类的美德很不一样,但却同样真实。“与人类表面的、自私的善良不同,谁又知道那些生活在水下的鱼儿,尽管命运艰难,却拥有虽不为人知却值得赞赏的美德呢!”③
  ①Aldo Leopold, A Sand County Almanac with Essays on Conservation from Round River, 37, 94, 92, 158-159.
  ②Aldo Leopold, A Sand County Almanac with Essays on Conservation from Round River, 42.
  ③Thoreau, 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s, 37(此处原文中有加强调)。
  ④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bk.1, chap.9.
  ⑤Aldo Leopold, A Sand County Almanac with Essays on Conservation from Round River, 262.正如高贵(nobility)是梭罗伦理学中的关键词,美则是利奥波德伦理学中的关键术语。此处,二人显然将我们带到了古代的伦理学概念中。
  ⑥对此部分的评价可参考 Thomas Hill Jr.在Philosophy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8, no.2 (2001)中的论文(该期为环境美德伦理专刊)。
  ⑦Rachel Carson, Silent Spring (New York: Fawcett World Library, 1962),169.
  ⑧Linda Lear, Rachel Carson: Witness for Nature (New York: Henry Holt, 1997),424.此处的环境伦理学将我们带回到哲学诞生之前,它超越了亚里士多德以来几乎所有哲学家的视野,他们都曾耐心地向我们讲述只有人类才具有美德。但是当我们回到荷马时代,当荷马谈及一匹马的美德时(arete),所有希腊人都能听懂他。④这种对美德的理解不仅仅具有文学意义,它也是利奥波德大地伦理的基础。他写道:“一个事物,当它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反之必错。”⑤利奥波德将这三个方面认定为自然与人类混合共同体的关键美德;某种程度上讲,它们是促进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不同物种和单个有机体身上不断生成美德的“超级美德”。认识到自然所具有的优良禀赋及生成优良禀赋的能力为我们提供了保护自然环境的强有力的理由:不仅为了自然,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⑥
   蕾切尔·卡逊被称为现代环境运动的奠基人。很多人认为,现代环境运动肇始于1962年《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寂静的春天》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对农业和工业领域中化学品使用及滥用的大量科学事实的陈述。其伦理上的诉求建立在对人类健康的考虑、对非人类存在的道德关怀以及保护荒野自然对人类所具有的价值这三点之上。
   毫无疑问,对广大读者而言,《寂静的春天》中最重要的是那些有关杀虫剂严重的毒性及化学品潜在地引发癌症及新生儿畸形的章节。在读者看来,卡逊发出了明确的道德呼吁:“人始终是自然的一部分,无论他多么想掩饰,都绝无可能。他不可能逃脱污染的影响,因为现在污染在全世界的扩散,无处不在。”⑦卡逊自己似乎对荒野自然的破坏以及这样做对人类的影响同样关注。卡逊曾对《生命》(Life)杂志讲过:“我之所以写《寂静的春天》,是因为我担心我们的后代将没有机会像我们一样了解自然。”⑧在她完成《寂静的春天》之后,卡逊计划的下一本书是写给父母亲和孩子们的一本有关自然的指南,书名暂定为《帮助你的孩子去好奇》(Help Your Child to Wonder)。 
《寂静的春天》清楚地显示了蕾切尔·卡逊对包括人类和非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的关心,其中很多论证都明确地断言或含蓄地表示应该对非人类有机物给予道德关怀:
   这些动物(鸟、兔子、家养的宠物)相对于任何人类伤害都是无辜的。实际上,这些动物和他们的同伴们还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然而,人回报它们的却是突然且可怕的死亡……
   正如我们了解的那样,这些昆虫(蜜蜂、野蜂和其他的授粉者)对于我们的农业乃至整个环境是如此重要,它们从我们这里得到的回报应该比无情的毁灭它们的栖息地要好些吧。①
   《寂静的春天》表达了卡逊的信念,保护荒野自然有助于促进人类的幸福和繁荣。她满怀赞许地引用了保罗·谢帕德(Paul Sheard)和威廉姆·道格拉斯(William O.Douglas)关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自然为人类提供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上的启发,并加以评论:
  ①Carson, Silent Spring, 95,73(此处原文中加了强调)。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