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化”的流动人口问题(6)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建新 丁立军 发表于:2010-02-06 10:51  点击:
【关健词】流动人口;农民工;超生移民;污名化
四、小 结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对流动人口的工作方针发生了重大转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 列政策措施,旨在改革城乡分治的二元户籍制度,并通过清理各种针对进城民工的歧视性政策, 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门槛,

四、小   结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对流动人口的工作方针发生了重大转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 列政策措施,旨在改革城乡分治的二元户籍制度,并通过清理各种针对进城民工的歧视性政策, 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门槛,为农民外出就业创造公平环境,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顺利转移。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
文件。该文件提出,要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 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可以说,在破除城乡制度壁垒方面,近几年来我 国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
我国学者在描述目前我国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时,概括了融入的四个阶段即经济整合、文 化接纳、行为适应和是否认同①。城乡社会由于户籍等一系列制度壁垒的存在,所以,流动人口 融入城市社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城市社会中存在不少对流动人口“偏见”、“污名化”等现 象,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阻碍了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事实上,乡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不仅仅是个 “融人”的过程,更是个“融合”的过程,后者强调身份平等、相互适应、和谐共存。在这方面 西方社会的经验值得借鉴,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如何被城市所容纳,特别是如何接 纳移民子女,让移民的第二代成为城市人而不被边缘化、歧视化,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 国正处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加速进程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尽快破除各种“看得见”的城乡制
度“硬壁垒”;另一方面,更要破除城市强势群体中“看不见”的心理、观念上的“软壁垒”,
只有破除对流动人口的“偏见”、消除“污名化”现象,才能加速流动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乡人口的社会融合。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