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化”的流动人口问题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建新 丁立军 发表于:2010-02-06 10:51  点击:
【关健词】流动人口;农民工;超生移民;污名化
摘要:对于流动人口存在着不少“污名化”的现象,认为流动群体是问题群体, 如违法犯罪率较高、计划生育超生,等等。如果分析仅停留在一些粗指标的比较上,那 将掩盖问题的实质。从“人口统计事实”出发,以动态的结构视角解读统计数据,就 会发现这些数据的误导性和欺骗性。对流动人口的“偏见”、“污名化”等现象在一定 程度上阻碍了人口城市化的进程,更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进程。

一、研究背景

在人口学上,流动人口是一个比较难以厘清的概念。事实上,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 城乡户籍制度下,基本上不存在当今意义上的人口流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 加,人口流动现象才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关于流动人口的定义口径,不同时期的人口调查或普查 对流动人口有不同的定义。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梳理Ⅲ。按照2005年全国1% 抽样调查项目,流动人口是指“调查时点居住地”(调查项目R7)在本调查小区,但“户口登 记地情况”(调查项目R6)为本乡(镇、街道)以外的居住半年及以上的人口,同时这个人口 中还需剔除掉市内人户分离的那部分人口。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户籍管理制度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相对 很少。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以后,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城 市化发展步伐的加速,流动人口的规模也开始迅猛增长,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历次
普查和小普查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可以看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
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由1000多万人增加到3700万人,2000年流动人口超过l亿人。2005年 全国1%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流动人口高达近1.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以上。从20世纪
80年代到现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流动人口翻了近4番,达到了空前的增长水平。可以 预料,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不断增加,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还将 持续增长。日益庞大的流动人口给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

收稿日期:2009-03.30
①段成荣、孙玉晶:<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人口研究》2006年第4期。
②数据经过统一口径调整.参见段成荣、杨柯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人口研究)2008年第
6期。
转型与变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国范围的农村体制改革、农民观念变化 等,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正逐步地大量涌入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给城市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 带来许多问题,近几年流动人口的研究也成为学者和政府持续关注的议题。在有关流动人口的研 究中,除了肯定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外,也有不少研究关注流动人口带来的特定问 题。有一类问题被认为是这样的: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会给城市的社会治安、 社会稳定以及管理这部分人群的计划生育等带来巨大挑战。一些研究认为,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 问题比较突出,大量无序的外流农民工往往与流入地人口产生社会经济上的摩擦,构成社会不稳 定因素;还有一些研究认为,由于对流动人口缺乏有效的计划生育管理手段,城市反而成为流动 人口逃避计划生育的隐蔽所,流动人口被认为是很容易逃避计划生育责任的群体,是超生现象的 主体。那么,流动人口是不是这样一个“问题群体”呢?要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 深入的研究。

二、我国流动人口特征

了解流动人口群体特征是我们回答这些问题的必要前提。以动态的结构视角考察人口现象是 我们从差异及变动中把握了解人口总体变化趋势的有效手段。面对我国当前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 规模,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什么样的人群在流动,他们为何而流动?
1.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
先从人口自身内部结构即年龄性别结构来考察一下我国的流动人口。实际上,从宏观角度 看,人口流动如同生育、死亡等人口事件一样,也呈现出较稳定的年龄性别模式。以我国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迁移流动的年龄性别特征为例,人口迁移流动有较强的年龄性别选择性, 即年轻的男女性人口较其他年龄段的人口有着更高的迁移流动率。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所显示的
1亿多流动人口中,15以下的少年儿童人口为1409万,占总流动人口的13.75%;15—44岁青 壮年人口为7290多万,占总流动人口的71.29%,为流动人口的主体;45—64岁中老年人口为
1185多万,占总人口的11.5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40多万,仅占3.34%。进一步从年 龄性别结构上分析,可以看到(见表1),男女性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15—44岁,男女流动人口 比例均达到或超过70%。特别是在15一19、20—24、25—29和30—34岁这四个年龄段上,男女 流动人口均超过各自男女总流动人口的10%,男性合计超过了男性流动人口的54%,女性则超 过了60%。此外,女性流动人口较男性流动人口分布集中度更年轻,如15一19、20一24以及25
—29岁的女性流动人口比重均高于男性对应的年龄组,而从绝对数上看,15~24岁的女性流动 人口多于男性。从历史数据考察,虽然我国流动人口这些特点有些变化,但大体上与国际上流动 人口一样,具有很强的年龄性别选择性。

表1                 2000年人口普查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