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不公平是有察觉的,并不止一次地表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不满意。1974年10月20日,毛泽东在会见丹麦首相时还说: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
生前,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不公平是有察觉的,并不止一次地表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不满意。1974年10月20日,毛泽东在会见丹麦首相时还说:“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
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的谈话要点》,载《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3页。)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毛泽东最终没有能够破解社会主义的真谛,这也是历史局限性的使然。
1978年12月18至22日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根本上否定了斯大林模式,也是在根本上否定了以剥夺农民、制造新的社会不公平所实施的赶超式畸形发展道路。
从制度层面上说,人民公社是剥夺农民的制度设置。逐步地、自然地、由农民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取代人民公社,让农民富起来,是中国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四川等省的农村,开始试行“文化大革命”前被反复批判,严令禁止的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79年6月,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向邓小平汇报:安徽农村一些地方,已经搞起包产到户,但有人反对。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注:①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 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31、641页。)为了破除人们头脑中的僵化思想,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再次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②。1980年7月6日,邓小平在游览峨眉山时,途中看到一些陡峭的山坡上森林被毁,种上玉米,惋惜地说:“这么好的风景区为什么用来种玉米,不种树?”邓小平强调:“山区农民居住分散,生活很苦,政策要放宽,让山区尽快富起来。”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几乎像井喷一样实行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三十多年来,只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不是政府行为,而是农民出自内心的自发行为。这一制度推开以后,原人民公社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进而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布局的变化,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村经济开始了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转变。80年代中期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中国农村开始了城市化的历史性新航程。在这同时,农民大批涌入城市务工。至“十一五”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总数已达24200万。2010年,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达到1690元。我国政府还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工作,就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等各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2010年底,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7%
《我国农民工收入五年增一倍》,《新民晚报》A14版,2011年2月14日。
)。二十多年来,正是由于汇聚社会公平与发展,中国的国民经济一直在快车道上驰骋,中国稳步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回首一百六十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总括近一个世纪来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成败,不难发现,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应是寻求社会公平与发展的契合。而社会公平并不是通过一场急风暴雨式的社会革命、政权更迭,就能一劳永逸地实现的。何况社会公平既不会有永恒的、固定的、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终结的定点,只有发展才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在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动态地寻求社会公平与发展的汇聚。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就说:“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注:恩格斯:《致奥托伯尼克》,1890年8月21日,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43页。)。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长盛不衰,在于需要执政党根据现实的社会发展状况,不断地调整、契合发展与社会公平。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也在契合社会公平与发展上,得以体现,并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李 申 潇湘子)
Seeking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the Convergence
of Fairness and Development
YeShuzong
Abstract:
As the eternal topics of human being, social fairnes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different ways of appealing for valu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may lead to new social unfairness. The Marxist socialism is the denial of the social unfairness of the Capitalism. The triumph of Russia’s October Revolution gave rise to the Soviet socialist country, which provided the solution to the unfairness in Czarist Russia. After its founding, the Soviet Union gave first priority to the issue of development and pursued the strategy of overtaking the advanced capitalist countries. Notable achievements in realiz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were made in Soviet Union, while new social unfairness emerged because the fund sources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needed were acquired at the cost of the peasants’ benefits. After the victory of Chinese Revolution, social fairness was achieved step by step. In the era of Mao Zedong, China basically followed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Soviet Union, new social unfairness which was similar to that of Soviet Union appeared as a result. After the convocation of the Third Session of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China embarked on the road of adopt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and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le sought the convergen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fairnes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s socialist campaigns showed,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will not and can not realize the social fairness once and for all. The vitality of socialism lies in whether the communist party in power will be able to harmoniz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fairness actively and continuously, and further to press ahead with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