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英国现代化“内源”“先发”性质商议(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梅俊杰 发表于:2010-10-29 11:11  点击:
【关健词】英国现代化;内源;先发;商议
根据经济史家约翰内夫的总结,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初始工业革命中,英国借助三种方式建立起了大规模工业。第一是引进了宗教改革之前在英国几乎未曾立足的一系列资本主义产业;第二是把此前尤其在欧洲大陆某些地区已知、但

  根据经济史家约翰•内夫的总结,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初始工业革命中,英国借助三种方式建立起了大规模工业。“第一是引进了宗教改革之前在英国几乎未曾立足的一系列资本主义产业;第二是把此前尤其在欧洲大陆某些地区已知、但在英国很少使用的各种技术流程应用到旧有产业中去;第三是发现和应用了新的技术方法。”很显然,这三种方式中,前两种都是直接的外源性引进,而第三种也还是建立在引进基础上的。顺便指出,内夫的这些结论本身立足于前人的大量研究成果,而且,“以后的研究,尽管有时是批评性的,也确认了内夫的论点”Richard M. Hartwell, “Economic Growth in England 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Some Methodological Issues”,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 29, no. 1 (Mar. 1969), p. 26.。简言之,经过这场“外源”推动的工业化,英国达到了多数产品进口替代甚至部分产品向外出口的目的。而且,各种“外源”要素据信都具有强大的“示范激励”效应,其“对工业资本主义在英国的成长产生的影响,超出了产量和雇工数这些可计量指标”See J. U. Nef,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the Growth of Large-scale Industry in Great Britain, 1540-1640”, pp. 8-9.。例如,在生产关系方面,“16世纪与17世纪工商业制度结构中已出现实质性变化:行会消匿、商业公司开始更新、新的工业组织开始产生”转引自杨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工业革命》,载丁建弘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6页。。由外部因素触发的英国产业领域的深刻变革于此可见一斑。
  与所谓英国现代化“内源”论相反,英国在这一工业化关键时期的产业进步显然主要是“外源”推动的。特别引人瞩目的是,此期促成英国生产力增长的动力直接得自外来技术人员的引进,有关例证可谓不胜枚举。“皇家矿业学会”兴办的巨型铜业开采和冶炼企业依靠了来自德国的熟练技工;数家钢厂的建造借助了荷兰的熟练技工,其中1565年于萨塞克斯兴建的钢厂确知曾雇用30名外国工人;较大规模的商业性玻璃生产厂也是依靠外国工匠而兴建See J. U. Nef,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the Growth of Large-scale Industry in Great Britain, 1540-1640”, p.5, pp. 12-13, p. 17.。最显著的领域莫过于触发英国工业革命的纺织业。自威廉一世时代起一贯的吸引外国工匠的久远传统不必赘述,单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乘法国及尼德兰宗教迫害之机,把“大批宗教难民作为‘英国经济和工业方面有价值的资产’而加以吸收”。向移民颁发特许证、授予专利权、给予宗教宽容、以学徒制促进技术本地化等,诸多政策合在一起,终于造就了数十万之多的工匠大移民,使得英国的纺织业决定性地形成了品种繁多、档次提升、工艺全能这样的竞争优势参见陈勇《14至17世纪英国的外来移民及其历史作用》,载吴于廑主编《15、16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7-190页。。故此,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结论是:“每一个欧洲大陆国家都是这个岛国的老师,英国的每一种工业技术都是向这些国家模仿来的,它学会了以后就把这些工业建立在自己的国土上,然后在关税制度下加以保护,促使它们发展。”[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40页。参见[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年》,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74页。毫无疑问,长时期内更为发达的欧洲大陆的确是英国现代化的“外源”动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外源”事实,有经济史家认为,称英国为“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往往让人忽略了欧洲大陆曾有的工业优势。事实上,“假如英国从未存在过,或者在一场滔天海啸中沉没了,欧洲(及美洲)也还是会工业化的,尽管路径可能有所不同”Rondo Cameron, A Concis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World: From Paleolithic Times to the Present, p. 164.。“我们有理由推论,假如英国没有率先起飞的话,正在起作用的各种力量迟早会使欧洲别的国家(或者美国)起飞。这种情况可能不需要太长时间就会发生。”[美]沃尔特•W.罗斯托:《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79页。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英国以及欧洲的有利条件在于,它们实际上同处一个互动密切的列国体系中,所以,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技术熟练的工匠们如同学者和艺术家一样,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 一国在任何领域中的技术进步终究会较快地流向他国[美]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387、403页。。特别在西欧范围内,物和财、人和技艺、思想和做法等各种物质与精神要素频繁地跨境流动,形成了一种激发相互学习和彼此竞争的互动大环境,这是同期世界其他地区均无可比拟的,英国的初始工业革命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得以发生的。故此,“英国的工业革命不能单纯以英国的情况来解释,因为这个国家构成了范围更大的经济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这个大经济称为‘欧洲经济’或者‘隶属于欧洲海洋强国的世界经济’,英国不过是经济关系大网络中的一部分”Eric J. Hobsbawm,Industry and Empire: From 1750 to the Present Day,Penguin Books, 1982, p. 35.。凡此种种,都昭示了英国现代化性质远非“内源”的真相。
至此,仅通过剖析17世纪中叶以前一百来年的英国历史便知,英国曾有过一场与此后那次工业革命相比“毫不逊色”(内夫语)的初始工业化运动,当时英国通过引进外部生产要素而为众多行业奠定了成长的基础,日后的工业革命正自此派生而来,并与此一脉相承。初始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是,它主要依靠了外部因素的推动,从而证伪了所谓英国现代化纯系“内源”这一定论,足以让人看清,有关工业革命以及英国现代化的通行说法,即所谓英国依赖内部因素在18世纪率先经历了一场“内源”型变迁云云,不过是一种非历史的观念而已。
  
  二、 英国现代化何曾“先发”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