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分配看中国分配问题的严重性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吴练达 高璇 发表于:2012-03-25 11:11  点击:
【关健词】三次分配;中外比较;收入分配差距
收入分配不公平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和危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在各级分配中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表现为:初次分配忽略制度和公平,再次分配调节力度不够,第三次分配制度缺失。因此,应采取相应的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诸如:提高劳动者工资、完善用工制度、建立工会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早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中国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之比为10.7,而美国是8.4,俄罗斯是4.5,印度是4.9,最低的日本只有3.4。[1]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我国的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过探讨:(1)只从某个单一因素或某一方面出发,探讨中国的分配状况的形成的原因或解决对策。如中国的灰色收入对分配的影响,中国的基尼系数大小的测量,中国的第三次分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2],通过财政支出的改变来解决分配问题[3]等。(2)从多种分配格局出发(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等)全方位分析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并力求给出相应的对策,如解决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对策研究[4]。对于研究中国的分配问题而言,这些研究都是必要的。但是,在笔者看来,要真正反映中国分配问题的严重性和需要解决的紧迫性,必须基于三次分配视角。虽然目前已经有学者基于三次比较的视角对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过研究,如三次分配视角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原因的分析[1],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使得基于三次分配视角的研究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基于三次分配视角研究中国分配问题的学者,既没有给出基于三次分配视角研究分配问题的理由,也没有从中外比较的视角对中外三次分配状况进行过系统比较①,因此难以揭示中国分配问题的严重性。
   一、选择三次分配视角研究分配问题的理由
  要研究一个社会的分配问题当然有多种研究视角,但如果要探讨一个社会分配问题的严重性,三次分配则是比较好的研究视角。一个社会在分配上出现问题,必然是一、二、三次分配都存在问题。为了对我们的观点进行说明,可以做一个理想试验。所谓“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基于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从事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实验”虽然有联想和想象的成分,但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而是以一定事实为基础,通过理想环境的设定,基于逻辑推理对一定事实在思维过程中进行深加工,力求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理想实验”也起过重要作用,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基于理想试验的所得出的结论,因为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在宇宙间无法寻觅,只可能存在于逻辑思维设定的理想环境中。
  对于为什么选择三次分配视角进行研究,可以采用“理想实验”来加以说明。可以设想,一个社会的初次分配出现过大的差距,若第二次分配能够做到“削峰扶低”,那么初次分配引发的收入差距问题的严重性将得到有效的缓解。对于私有制以及财产所有权在分配中的作用,克里斯特曼在《财富神化话》有过细致的研究。克里斯特曼认为,私有制和私有产权并非一个可以拿来就用的概念,因为它是由占有、使用、管理、转让财产以及从财产中获得收入等一系列权利构成的权利束。正因为它是由一系列权利构成的权利束,并且在社会中行使时要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所以这一系列权利在现实中运动和行使时不可能完全自主地运动,都会出现产权残缺。基于上述认识,他得出如下基本结论:在一个社会分配中,私有产权未必会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平,所有不一定能够决定所得,因为私有产权并不是不受其他社会因素(如政府的财税制度和社会的伦理道德)影响的自由财产权[5]。同理,如果一个社会的富有者都能够如卡内基和洛克菲勒那样热衷于公益和慈善事业,那么纵若一、二级分配存在问题,也能够因第三次分配的广泛存在而得到很好的解决。基于上述的逻辑推理,我们起码能够得出如下结论:一个社会出现严重的分配问题,可能并不只是某个分配环节出现了问题,而是一、二、三次分配都可能存在问题的结果。
   二、基于中西比较的视角看中国的三次分配状况
  国民收入是通过各种分配方式获得的。具体而言,国民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第三次分配即伦理分配。所谓初次分配是指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分配,即劳动力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其依据是要素贡献大小即效率原则;由于要素所有者根据要素贡献所获得的分配收入必须有一部分通过税收的形式转移到政府手中,因此,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在政府、企业、个人三者之间进行的。就此而言,初次分配的状况必须考虑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再分配则是指政府对所征收的财政收入如何进行支出,既包括维持政府正常运转的支出,也包括有关民生的转移支付;第三次分配则是指国民在初次和再次分配所获得的可支配收入中有多少用于公益性和慈善性活动。第三次分配,依据的既不是效率原则,也无任何强制性,而是以自愿为前提,国民依其所信奉的伦理观念而自发进行的再分配活动。
  (一)初次分配状况及其原因
  1. 中国的初次分配状况。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基础,可以用分配率来显示初次分配状况。所谓分配率即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因此,从分配率的高低可以看出劳动者在社会初次分配中的状况。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强政府、强资本、弱劳动”的趋势,收入和财富快速向政府和资本拥有者手中集中,而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一直下降。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11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近十多年以来,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的速度远超过GDP增长的速度。就分配率而言,则有下滑趋势。1983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为56.50%,到2005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则下降为36.70%,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资本占GDP的比重持续升高,从1978年到2005年,资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将近20个百分点。[6]更值得指出的是,与资本主义的美国相比,中国劳动占GDP的比重也偏低,如表1所示。
  总之,中国的初次分配,不论是基于国内的分配格局,还是基于国际比较,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都严重偏低。这种分配状况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扭转,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2. 中国初次分配格局形成的原因分析。应该承认,在初次分配中,中国劳动报酬低的现象与市场因素具有相关性——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长期供大于求。但就中国的现实而言,笔者认为,劳动者报酬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不完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