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转户农民”退地情况调查与启示(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廖玉姣 发表于:2012-08-21 20:08  点击:
【关健词】户籍制度改革;转户农民;转户居民;转户退地;退地补偿;土地利
二是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未明确自留地退出及补助的问题。在现有户籍改革政策中,未提及农村自留地的处置问题,但从实际情况看,自留地客观存在,且使用情况极为复杂,主要被用作林地、耕地、坟地、院坝地、宅基地等

  二是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未明确自留地退出及补助的问题。在现有户籍改革政策中,未提及农村自留地的处置问题,但从实际情况看,自留地客观存在,且使用情况极为复杂,主要被用作林地、耕地、坟地、院坝地、宅基地等。由于自留地利用的多元化,自留地的性质归属存在困难,退与不退都是个难题。
  三是转户过程中普遍存在“单退”“单退”指农民转户后只退宅基地或只退承包地。 问题。出现“单退”的现象,部分“转户农民”是由于某种原因只拥有宅基地或者承包地,部分“转户农民”只愿意单独退出宅基地或者承包地。在现有的户籍制度改革政策中对“单退”情况未有专门制度安排,对于“单退”情况的处理难以操作。
  4.退出的土地利用问题影响退地补偿标准,进而影响“转户农民”退地效益
  一方面,有些“转户农民”的承包土地较分散,集中规模经营困难,加之“转户农民”只有部分人退地导致退出的土地更加分散,退出的土地不好利用;另一方面,对退出的土地利用还未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造成土地利用率不高。因此,由于“转户农民”退出土地的利用问题一直未有明确的方案,影响土地收益,进而影响土地补偿标准,转户农民不愿就此退出土地。
  5.区县户改财政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10〕78号)测算,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直接支出平均每人为3.63万元,2010—2011年底各个区县均有新增城镇居民的目标和任务,农民转户后政府还需投入住房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及其他相应社会救助和福利机制等方面的大量资金。而现阶段户籍制度改革不与土地挂钩,为其穿上“五件衣服”后,“三件衣服”仍然保留,造成改革财政来源有限,改革财政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影响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影响“转户农民”配套政策的跟进和兑现,进而影响“转户农民”退出土地的积极性。
  四、“转户农民”退出土地的益处与不退出土地的弊端
  1.“转户农民”退出土地的有利因素分析
  (1)利于农村、农业更好地发展  一是退出的大量耕地可以实现集中规模经营,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减少农民,增加农村人均土地占有量,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率,增加农业人均收益;而若只是减少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量未得到增加,则不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只有“转户农民”大规模自愿退地,才能使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更具有根本性、长远性、战略性,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是“转户农民”宅基地的退出,有利于乡村整体规划,推进农村新居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变农村面貌。“转户农民” 退出宅基地,留村农民集中居住,利于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有的放矢,节约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居住环境改善了,基础设施跟上来了,农村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
  三是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人多地少,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转户农民”退出土地,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2)利于“转户农民”在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转户农民”自愿退出土地得到的失地补偿,将成为他们到城市生存发展的资本。在既带着资本进城又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条件下,“转户农民”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将更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市中的现代生活。
  (3)利于缓解改革财政压力
  大量“转户农民”进入城镇并与市民享有同等权利和各种社会保障,将造成城市公共资源的短缺以及城市环境、治安等问题,地方政府需加大投入,同时政府还需支付新增人员的社会保障费用,财政投入将成倍地增加。政府财政压力的增大,将影响地方政府改革的积极性,影响改革的顺利推进。而通过对“转户农民”退出土地的集中利用,地方政府可以增加土地收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将部分土地增值收益用于支付改革成本,这将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2.“转户农民”不退出土地的弊端分析
  (1)可能由“城乡二元”结构变为“城乡三元”结构
  目前,在自愿转户、退地的原则下,前文调查显示,愿意退出土地的户数占转户总数的比例宅基地只有14.3%、承包地只有14.6%。若以此为标准,按照重庆市的改革目标(两年300万,10年1000万)进行粗略计算,转户的300万人中不退宅基地的有257万人,不退承包地的有256万人;转户的1000万人中,不退宅基地的有857万人,不退承包地的854万人。可见,这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的社会群体。随着户籍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进,这些“转户未退地”居民在城市享受的待遇将逐步与城镇居民接轨,而他们仍然享受着依附在土地上的各项政策和权益(如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等涉农补贴及各种惠农政策),这样就造成了他们同为“市民”、“农民”的双重身份,享受双重待遇。这样单从人口结构上看,就由本来的“城乡二元” 结构(农民、市民)变为了“城乡三元”结构(农民、市民、转户未退地居民),这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也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将带来更严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
  (2)容易使农村、农业发展陷入僵局
  如果大量农民转户不退地,一方面,使得农村出现许多空心村和闲置房屋,既大量闲置浪费了农村的土地,也使农村表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另一方面,非集中退地使得农村的土地更加零零散散,得不到集中规模利用,农业规模效应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发展停滞,农村建设无力,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3)下一阶段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将受到阻碍
  若农民转户进城后退地,集体经济将其退出土地的部分收益用于他们的社会保障,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可以较快地得到解决。相反,若转户进城农民不退地,政府将面临巨大的改革财政压力,转户进城的居民将不能及时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若他们自己难以支付在城市的社会保障成本,其在城市发展将受到困扰。这样,将影响下一阶段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改革陷入困境。(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