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Scanning the previous one-sided appraisals of community sports facility alloca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facility allocation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that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residents’ use, and their using effectiveness will in turn embody their quality. Not being confined to their physical quality, it is important to construct a pluralistic value appraising pattern,which will be featured as dynam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with different stages and regions. From the angles of sports facility life cycle, and the quality connotation of the three concepts,namely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residents’ subjective percep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thought of structuring an entire community sports faci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ir life cycle demanded by residents.Primary factors of evaluating community sports facility were analyzed with CATWOE,application of soft system methodology by Peter Checkland.It has established appraisal index system, including 5 level-one indexes, 14 level-two indexes, 28 level-three of indexes based on fuzzy clustering.
Key words:community sports facilities;allocation quality;life cycle;overall evaluation;index system
收稿日期:2012-04-25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基金项目(2010RKGB2137)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宋杰(1968- ),男,山东莒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作者单位:1.山东理工大学体育社会学研究所,山东 淄博 255049;
2.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局,山东 济南 250021
1.Institute of Sports Sociology,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ibo 255049, Shandong;2.Huaiyin Bureau of Education,Jinan 250021,Shandong,China
社区作为全民健身工程落实的主阵地,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保障和重点扶持下,经济投入逐年增加,相应的,体育设施建设规模和力度不断加大。到目前为止,体育基础设施已几乎覆盖我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的城市社区。然而我国社区体育设施的配置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区体育设施供给的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城市空间呈现一种分异趋势,城市空间的分异意味着社会空间的重组,表现为居住空间的层化,出现高、中、低档住房。进而形成高挡社区、普通社区和贫民区社区的分化现象[1]。由于目前社区体育设施配置大多存在政府与社区投入的供给方式,地方投入得多,政府补贴就相应增多。这样,经济势力的强弱导致了不同社区体育设施的配置规模和水平,呈现社区体育设施供给的“马太效应”。在这种情况下,社区体育设施配置问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长期以来,我国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主要依靠政府的供给,社区居民作为设施的使用者并不参与到设施配置的决策中。因此,一方面,对当前我国社区体育设施的外部供给是否反映了当地社区内部的需求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体育设施供给是否偏离了居民的需求,政府官员和地方领导是否将体育投资用到居民最需要的项目上依旧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档次不同的社区居民因为种种原因或不能使用,或不想去用。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尽管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反应不一,实证研究却非常有限,相关的讨论也是在现象层面作出描述,针对性的研究并不多见,因而就难以在具体的操作层面给出比较有效的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政府有关的文件就设施配置数量在宏观上作出一定的规定和引导,地方政府也因此针对那些社区严重缺乏或根本就没有设置的社区立文规划,但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通过多年的检验都不强。对于配置的质量方面更缺少具体的检验措施。因而在社区体育设施规划以及建设过程中,由于存在多方利益的冲突,加之居民较小的投资不足以决定设施配置的决策方向,以及政府在将设施配置后交与当地管理使用的同时,就不再有更多的关注等原因,造成设施的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陷入指令性的达标任务的境地。在当前的情形下,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从一味的投入转向有效管理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思路上来,对我国的社区体育发展大有益处。建立社区体育设施配置评价体系就显得必要而亟待。本研究将从设施有效利用的视角对社区体育配置的综合评价进行探讨,以期为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1 社区体育设施评价现存的问题及认识
社区体育设施配置要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和统一,其目标是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调动人们的体育活动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健身热情,从而增加体育活动人口。上述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换言之是对设施的有效利用。体育设施是社区体育的物质载体,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人群体育参与率、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社区体育设施不只是简单的金属制品,作为健身这一核心功能的承载体,其质量的关注点不应在于它的一般物理质量。以往的评价偏重体育设施的物理性能,众多的评价的观测点聚焦于设施数量及设施的物理质量,以社区人均件数(或总配置套数)及变相的设施价格为标准衡量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发展程度和水平,对其被利用的程度和效率缺少关注;其次,人们的建设思路放在线性的加大投入上,由此的评价沿着该思维运行着,使用者的主动需要被忽视,主观的能动的反映设施质量的指标被排除在外。或过分依赖科学范式而忽视价值多元的评价方式,从根本上忽视了设施配置的目的性和居民的实际需要,导致评价失去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再者,有关的评价未考虑到设施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对象的情况。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强调成本、时间、物理质量等目标的控制,忽视人与物情感的互动,体育设施带给人们的心理感知并由此形成的环境知觉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表明:社区体育设施的利用率的高低反映出设施的质量,而影响利用率的因素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器械设计制造、安装等过程产生的,还有使用者的兴趣使然;更有因管理服务不善而导致的设施损耗造成的无法正常使用。此外,一个社区的体育设施利用率的高低还会随社区规模、人口结构、层次以及附近体育设施分布等情况产生变化,也会与时间、地点(距离居民区的位置)、和设施的物理性能、美学特性等相关联。如果认识不到设施利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只看局部不看整体、只看眼前不看将来、只看表面不看本质,不顾地区的实际一味照搬国外或先进城市社区的经验或长官意志、行政色彩进行决策,不仅不能提高社区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还会引发意想不到的矛盾与冲突。如场地建设与商业性用地的空间竞争矛盾;与绿化区的矛盾;与正常居民生活的冲突等。(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