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取于《易纬》 纬书在汉代醇杂相间, 曹聚仁先生认为: 一方面是图纬的发展, 所谓图纬就是上天降下来的预言、启示等; 另一方面是纬学的发展, 所谓纬学就是用神秘主义去注解古籍。100预言、启示性的谶是扬雄
二、取于《易纬》
纬书在汉代醇杂相间, 曹聚仁先生认为: “一方面是‘图纬’的发展, 所谓‘图纬’就是上天降下来的预言、启示等; 另一方面是‘纬’学的发展, 所谓‘纬’学就是用神秘主义去注解古籍。”100预言、启示性的“谶”是扬雄反对的, “注解古籍”的纬学的有益成分则是扬雄所要吸取的。“纬”作为西汉末年的一种解经方式, 它对经典的解释离不开汉代学术的主流话题, 即着重对宇宙生成、象数相应、儒家伦常等问题进行探讨, 尤其在《春秋纬》和《易纬》中有集中论述。扬雄《太玄》仿《易》而作, 《易纬》较为系统地阐释了《易》的象数思想, 《春秋•说题辞》云: “《易》者气之节, 含精宣律历, 上经象天, 下经计历, 《文言》立符, 《象》出期节, 《彖》言变化, 《系》设类迹。”856二者同是解《易》, 有较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宋人张行成认为: “扬子云《太玄》, 其法本于《易纬》卦气图, 卦气图之用出于孟喜章句。”1330本文以《易纬》为主要纬学文本探讨扬雄与纬书的关系, 首先设定一个具体的文本, 似乎是主题先行。的确在扬雄作《太玄》时, 纬书尚未集结而成, 但并不是没有具体的思想, 宇宙生成、象数认识, 应是纬学的主导思想。本文在此为了探讨的方便, 所以以现行的《易纬》集成本为主要文本(1), 来分析《太玄》与注经之纬的关系。
宇宙如何生成是《易纬》探讨的重要问题, 《乾凿度》为“圣人凿开天路, 显彰化源”, 它对万物本源是如此阐释的:
夫有形生于无形, 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 未见气也; 太初者, 气之始也; 太始者, 形之始也; 太素者, 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伦。浑伦者, 言万物相浑成, 而未相离。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循之不得, 故曰易也。81-82
“易”为万物的本源,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是“易”的四个阶段, 是生万物必须具备的的质料, 此时“易”的特征是“浑伦无形”, 它“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循之不得”。以“易”为本源, 万物生成的法则为:
易起无, 从无入有, 有理若形, 形及于变而象, 象而后数。
得元气, 澄阴阳, 正易大行, 万汇生。124、118
万物的生成如“易”的推演, 从无到有、到形、到象、到数, 也是从元气到阴阳、到易大行、到万汇的过程。《太玄》中“玄”是万物的本源, 它的推演为:
玄, 浑行无穷正象天。阴阳比参, 以一阳乘一统, 万物资形。方州部家, 三位疏成, 曰陈其九九, 以为数生。1
“玄”生万物是阴阳二气相合的结果, 有物象而后有位、有数, 与“易”的生成次序一样; “玄”与“易”的特征也相同:
玄者, 幽摛万类而不见形者也。……仰而视之在乎上, 俯而窥之在乎下, 企而望之在乎前, 弃而望之在乎后, 欲违则不能, 嘿则得其所者玄也。260
“玄”本含阴阳二气, 具备了生万物的基本材料, “玄”如“太始、太初”无形而孕育万物, “太始之始, 太初之先, 冯冯沈沈, 奋博无端”315。
《易纬》沿袭了孟、京易学的象数解易方式, 对《太玄》体系构建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数字的生成次序, 《易纬》认为数字的自然推演如宇宙生成过程:
易变而为一, 一变而为七, 七变而为九。九者, 气变之究也, 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 浊重者下为地。……物感以动, 类相应也。易气从下生, 动于地之下, 则应于天之下; 动于地之中, 则应于天之中; 动于地之上, 应于天之上。初以四, 二以五, 三以上, 此之谓应。82
“一、七、九”是北方太初之气生而为南方太始之气, 再生而为西方太素之气, 再复归为元气形见而未分的状态。天地气相应, 则生六爻。以“九”为数字之终究, 亦为《太玄》体系构成的基础, 不同的是《太玄》讲“天、地、人”三者相应:
玄生神象二, 神象二生规, 规生三摹, 三摹生九据。375
“玄”三摹生天地人, 天之始中终、地之下中上、人之思福祸, 形成九位, 出入九虚, 周行九度。
第二, 《易》数的方位排列。《易纬》在阐述“一、七、九”的演变时, 其实已有数字和方位、节气相应的自觉, 其更具体的论述为:
阳动而进, 变七之九, 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 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 以行九宫,四正四维, 皆合于十五。94
这就是“九宫数”, 也是朱熹所讲的“洛书”, 《易》按照八卦的数序运行即成此图, 如表1:
此图和《说卦》中的后天文王八卦的数序、数位相同, 《易纬》则进一步以“四正四维, 皆合于十五”的义例作了解释。《太玄》的数字方位排列兼取河图、洛书, 对此以阴阳气消气息为规律形成的九宫数有所吸取, “是故一至九者, 阴阳消息之计邪。”358“玄”体系即以数字一至九的阴阳消长来构建。
第三, 大衍之数和天地之数的解释。《易纬》区分了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
天数: 一, 九, 二十五。
地数: 二, 六, 三十。
衍天地合和数: 天地合一二得三, 合九六, 合二十五及三十。
大衍之数五十, 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日十者, 五音也; 辰十二者, 六律也; 星二十八者, 七宿也。凡五十所以大阂物而出之者也。124、125、83
《易纬》分述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 源自《系辞》《系辞》曰: “天数五, 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 地数三十,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 其用四十有九。”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