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称的因果理论及其修正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任 远 发表于:2010-02-09 09:48  点击:
【关健词】指称;因果理论;描述主义;遵守规则 中图
要:描述理论和因果理论是关于单称词项指称机制的两种竞争理论,本文通过考察对克里普克式因果指称理 论的批评,讨论了对指称的因果理论进行修正的戴维特策略和埃文斯策略。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基于名称的使用实 践给出了确定名称指称的基础语义学论题,认为遵守规则是该论题中的核心要素。

1     引    言

菲尔德(H.Field)在评价塔斯基的真之理论时 指出,塔斯基虽然成功通过将真概念还原成满足、指 谓等语义概念来解释真,但他并未真正实现物理主 义的还原方案的承诺,因为塔斯基并未告诉我们如 何将指谓这一基本语义概念用非语义词项来解释。 对于名称的指谓这一概念,塔斯基只是通过枚举外 延的方式来进行解释,但枚举方法并没有提供实质 性的解释,外延等价也不能保证还原的充分性。菲 尔德于是询问,以非语义词项对指谓的真正解释会 是什么样子呢?n"70时值1972年,克里普克的《命名 与必然性》初版刚刚发表,菲尔德受其影响,认为罗 素式的描述主义指称理论作为对名称之指谓的实质 性解释是没有希望的,因为其中包含着循环论证(摹 状词本身是名称的组合,因此用摹状词来解释名称 势必最终回到名称上),有希望的解释是克里普克的 故作含糊的因果理论,因为要同时接受物理主义和 “指谓”这一语义概念,这类因果理论就是不可或缺 的。菲尔德相信,罗素的理论非常不合理,塔斯基的 理论是平凡的,而因果理论正是我们需要的o"67。
但正如不少论者包括克里普克本人所指出的, 指称的因果理论事实上并不构成一个严格的哲学理 论,它至多是一个图景,这个图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 用指称的初次确定(“命名仪式”)加上指称的传递 (“因果一历史链条”)来概括。为论述方便,我们暂
且稍微精确地将这种版本的指称的因果理论表达成
下述论题(下称KCT):在典型情况下,名称N被说 话者S用于指涉对象0,如果S对于N的使用与O 的初始命名仪式具有因果关联。此处的典型情况, 指所讨论的名称不是所谓的“描述性名称”,即完全 用摹状词引入的名称。
接下来本文将讨论指称的因果理论面临的两类 不同挑战及由此形成的对因果理论的两种修正路 线。这两种修正路线的关键差别在于是否需要引入 描述性信息来刻画指涉关系。本文对基于混合方案 的修正路线做出了有限辩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 于遵守规则的指称确定论题。

2对克里普克式图景的挑战

克里普克提出因果链图景的主要动机在于对名 称如何指称对象提供一个正面的回答,这一回答紧 接着他对于指称的描述理论所做的负面反驳之后, 即通常所称的语义论证,也可称为错误信息或知识 不完全论证,其关键是:说话者S或语言共同体C (社会习规)关联到名称N上的某个摹状词或摹状 词簇D,常常并不能满足名称N所实际指称的对象 O。例如,我们完全可以设想这些描述有可能发生 错误,克里普克设想了多种情况,包括有名的哥德 尔/施密特的例子,表明摹状词簇对于名称N指称 对象O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正如普特南所说,克里 普克的专名理论的要点在于点明,“一个人可以用专

收稿日期:2008--05—1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二维语义学与直接指称理论研究”(06JC724001) 作者简介:任远(1974一),广东广州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逻辑与认知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分析哲学、逻辑哲
学和哲学逻辑。
名来指涉某事或某人X,即使他对于X没有任何真
信念”,以及“问题的实质之处在于,使用专名进行指 涉,就意味着存在某种因果链条,以联结该名称的使 用者(及使用该名称的特定事件)与该名称的承担 者州∞。因此,名称N不是依据对象O满足具有识 别性特征的摹状词簇D这一条件来指称该对象的。 根据克里普克,上述因果图景才是名称指称对象的 实际情形。
如果情况真是如此,固然我们失去了一个貌似 优雅的哲学理论,但毕竟还是获得了一个虽然粗糙 但似乎更接近真相的关于专名如何进行指称的社会 学图景。但不幸的是,克里普克对描述主义进行反 驳的主要理由,同样也适用于因果图景tt身,也即, 单纯的命名仪式加上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条对于说话 者S使用名称N来指涉对象0而言也不是充要条 件。埃文斯为我们提供了两类反例“1,由此我们可 以导出对克里普克的因果图景的两种修正路线。
“马达加斯加反例”构成了较弱类型的反例的代 表。按照KCT,我们从当前对名称“马达加斯加”的 使用进行因果回溯,应当可以发现该名称和那个岛 屿之间存在某个初始命名仪式,但事实上这样的命
名仪式并不存在,历史上的初始命名仪式是在名称 “马达加斯加”和非洲大陆的一部分之间发生的。这 个反例的教训是,命名仪式加上因果链条对于名称 N指称对象O并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存在着名称的 指称在因果链条中发生变化或转移的现象。
较强类型的反例,不妨称之为“拿破仑反例”,是 通过如下对比性的思想实验给出的。历史学家告诉 我们卓越的军事家拿破仑于1815年遭遇滑铁卢败 绩。考虑两种反事实情形。情形A:假定有某个人
1814年起(此时拿破仑已经赫赫有名)假冒其名取 而代之。情形B:假定有某个人1793年起(此时拿 破仑尚还默默无闻)假冒其名取而代之。那么,当我 们考虑历史学家们写下的下述句子:(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