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倡重感情、非功利的人生态度。梁漱溟说:礼乐是孔教惟一重要的作法,礼乐一亡,就没有孔教了。孔子两眼只看人的感情。[14](P467)这就是说浚发人内心一体相亲的道德感情,是礼乐最重要的目的。比如祭天地山川,并非以
2.提倡重感情、非功利的人生态度。梁漱溟说:“礼乐是孔教惟一重要的作法,礼乐一亡,就没有孔教了。……孔子两眼只看人的感情。”[14](P467)这就是说浚发人内心一体相亲的道德感情,是礼乐最重要的目的。比如祭天地山川,并非以其为神灵,“只是酬其覆载资生之恩……直引发人一体相亲之意。”[9](P33)丧礼祭礼也是为了使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亦是因为其近于人情。所有这些,都不能以寻常的功利得失计较。有形的功利得失可以算计,人感情凉薄其害不可计量。
3.提倡新德治精神。无疑,近代提倡礼乐的学者继承了传统的儒家德治精神。熊十力说:“盖德礼之治,所与法治根本不同者。法治,则从一人与他人,或团体之关系上,而为之法制约束,责以必从,使之惯习若自然。此乃自外制之者也。如穿牛鼻、络马颈,岂顺牛马之性哉?人以强力从而穿之络之而已。若夫道民以德者,则因人之自性所固有而导之,是其自知自觉者也。”[9](P32)但近代主张礼乐的学者,对德治有新诠释。一是德治并非寄望于圣君贤相、少数精英,以致“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真正的德治在于提高全民人格。“儒家所谓人治,绝非仅恃一二圣贤在位以为治,而实欲将政治植基于‘全民’之上。”[13](P101)政治家只是立于辅助地位,“最终之目的乃在使民‘自得’。以‘自得’之民组织社会,则何施而不可者”[13](P100)。既如此,则德治与民治不相矛盾。“以‘多数人治’易‘少数人治’。如近世所谓‘德谟克拉西’以民众为政治之骨干。”[13](P97)二是重新诠释德治与刑治的关系。古人多把刑治当作德治穷尽、化之弗变、导之弗从后的一种手段,所谓德穷而后刑。虽是以刑辅德,但德、刑在精神上处于对立状况。近代倡导礼乐的学者,不赞同这种见解。“夫德礼为本,则政刑皆本德礼之义,以运用之。其精神与作用,自与专尚政刑者不同。故德礼之中,自有政刑,非穷而后有之也。”[9](P31)这就是说德治之中亦含有政刑,并非专依道德。同样,政刑中亦含有德礼之精神,德礼是政刑之根本原则。三是德治是人道尊严的实现。熊十力说:“惟人能自觉改而迁善,则复其初。人终不负天,而完其天待以成之使命,人道之尊在此。”[5](P189)人不能囿于环境而丧失对道德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扬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张灏.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孙希旦.礼记集解: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9.
[5]熊十力.原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姜义华.章太炎全集:第3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7]刘师培.刘中叔遗书:下[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8]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9]熊十力.读经示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中国文化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7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1]中国文化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3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2]贺麟.文化与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3]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14]中国文化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1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5]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