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使用的许多学科术语,都是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是在西方近代学问于汉字文化圈内,特别是中、日两国间流转、互递过程中生成、确立下来的。学名“化学”,乃于1850年代由入华新教传教士创译出来,随即东传日本,并最终取代了宇田川榕菴创制的“舍密”。而作为化学核心术语的“元素”则正好相反,它诞生于日本,于清民之际流人中国,最终取代中国长期使用的“原质”一词,成为Element汉译之正名,以至于今日。
一、“元素”之初创
化学术语“元素”的创译,比学名“化学”要早,最早见于日本近世著名兰学家宇田川榕巷(1798—1846)所著《理学入门植学启原》(菩萨楼藏版)。该书于1833年由江户(明治之初改称“东京”)的青藜阁刊行。其卷之一《学原》第1页云:
万物之学,别为三门:……三曰舍密加,知万物资以始生,聚以成体之元素(出《名物考补
遗》),盖离合之学也。不久,宇田川又译成《舍密开宗》一书,1837年由江户的青藜阁刊行,是日本乃至整个汉字文化圈第一部近代化学译著。所据原本为荷兰语,“舍密”(音semi)同前述“舍密加”一样,是荷兰语Chemie的音译。“元素”则是荷兰语grondsto{一词的义译,是宇田川在运用明末入华耶稣会士高一志(AlphonsoVagnoni,1566—1640)1633年所撰《空际格致》提供的“行”和“元行”概念基础上创译出来的。《舍密开宗》第3页载:
元素grondsto{,元行也。高一志格致书日:行者,纯体也,乃所分不成他品之物,惟能生成
杂物之诸品也。所谓纯体者,何也?谓一性之体,无他行之杂也。其引文出自高一志《空际格致》第1页:
空际所睹变化之迹繁矣,奇矣,明著矣。而究其所以然者,古格致之学恒以为难。兹余将
测其略,须先推明其变化之切根,然后可。切根者,惟四元行,所谓火、气、水、土是也。
高一志《空际格致》所言之“行”和“元行”概念,乃出于古希腊哲学的“四元素说”,与近代化学“元素”概念并不一样。对此,宇田川榕巷在《舍密开宗》第3、4页进行了辨析,并介绍了当时西方化学元素发现的最新成果:
剖古昔之所谓四元行,又发杂合之物。既分而拆之,至今日,纯然之元素,其数凡及五十余
种……继而,他厘定了这五十余种化学元素名称,其中“酸素”(氧)、“炭素”(碳)、“窒素”(氮)等,日本至今仍在使用。
然而,“元素”一名并未迅即确立。德川幕府设洋书调所教授堀达之助(1823 1894)所编《英和对译袖珍辞书}1862年初版、堀越龟之助(生卒不详)所作“改正增补”版(1866年初版,1867年、1869年复刊),作为日本英和词典之首,均以“元行、基初”作为Element的译名,而未用“元素”一名。不仅如此,幕府末年至明治初年,日人研习化学者及问世化学著译大增,所定化学术语数量亦见扩充;对宇田川榕菴创译的“元素”一名,则不乏批评与“改正”者。在“元素”的“改正”方案中,有的是日人独创,有的则采自中国。
二、“元素”之“改者”
(一)日本独创之“改者”
1.“原素”
此名早见于1862年京都文溯堂刊上野彦马(1838—1904)抄译《舍密局必携》卷一前篇第1页:
名“舍密原素scheikundig grondstof"者,谓分析褒究为我地球成分之百万诸物,已不能分
为异类之单纯无二者。其《题言》第2页申明:
译字皆循用先哲之译例,其改者及未经译者,旁附原语。可见,其所言之“先哲”,当首推“元素”的创译者宇田川榕菴;而“原素”则属“改者”之列,乃自“元素”改来。
至明治初年,“原素”一名为人所沿用。如:1873年7月大分县大分町好文书堂出版的JohnGlasgow Kerr(1824 1901)著、清原道彦译《化学示蒙原素略解》(2册),其上册第1页有云:
所谓原素,不能一分为二者也,其数六十五。再如,1874年8月东京诚之堂出版的石松定编《启蒙化学小说》第8页:
分拆宇宙之物质,大半含有二三四等之原真,然其中有性质纯粹单一,不可分离者,名之日
“原素”。还有,1877年11月,东京龙章堂出版志贺泰山编纂《化学最新》卷之一第2页:
以化学上之力不能分拆之物,称为单体或原素。其既经发现者,至今六十三个。
2.“素”与“单体”
1867年,江户一贯堂出版竹原平次郎抄译《化学入门初编》。书中单用一个“素”字指称元素概念,称碳、氢、氧、氮四元素为“四素”,继而又以“单体”指称元素概念。其第1页称:
有机体化学检查动、植二物之成分……但其成分为炭、水、酸、窒四素。
结合品类,其员数几百万,皆成于六十五单体,犹如数万之语,由亚、彼、泄(a、b、c引者)二十六字集缀而成。
如前文所述,“单体”一名,为1877年u月东京龙章堂出版志贺泰山编纂《化学最新》卷之一所沿用,与“原素”相并。
(二)来自中国之“改者”
1.“元质”与“纯体”
此名早见于“开成所兰学化学二科教授”桂川甫策(1832—1889)为前文所述竹原平次郎抄译《化学人门初编》(1867年)所作汉文序:
盖世间元质,仅六十余种,皆有定法配合,以成万物。
1872年6月,东京山城屋佐兵卫等出版的Foster著、杉田玄端(1818—1889)译《化学要论》沿用此名。该书《第四课化学性元质(Chemical element)》第11页载:
化学士能分离之物体,称之“元质”,一名“纯体”。
2.“原质”
该名早见于1869年大阪舍密局出版的荷兰“教头”K,w,Gratama(1831—1888)述、三崎啸辅(1847—1873)译的《舍密局开讲之说》和《理化新说》。《舍密局开讲之说》既用由宇田川创译的“舍密”,也用由中国传人的“化学”;既将氧、碳、氢、氮四元素称为“四气”,又称为“四原质”。其第17页云: (责任编辑:南欧)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