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杨氏文献之传的是杨守陈的祖父杨范(1375-1452),一位乡村墪师。走向家族复兴之路的是其长子杨自惩(1395-1451),但最终只谋得泉州府仓副使一职。到了孙子杨守陈(1425-1489),终于考中景泰二年(1451)
启杨氏文献之传的是杨守陈的祖父杨范(1375-1452),一位乡村墪师。走向家族复兴之路的是其长子杨自惩(1395-1451),但最终只谋得泉州府仓副使一职。到了孙子杨守陈(1425-1489),终于考中景泰二年(1451)进士,他是“起家振族”的关键人物。杨守陈的成功,带动了家族其他成员成为进士。成化二年(1466),杨守陈堂弟杨守随(1436-1512)中进士。成化十一年(1475),杨守陈长子杨茂元(1450-1546)中进士。成化十四年(1478),杨守陈弟弟杨守阯(1435-1519)中进士。成化二十年(1484),杨守陈堂弟杨守隅中进士。成化二十三年(1487),杨守陈次子杨茂仁(1460-1509)中进士。如此,二代37年间,前后出了6位进士。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官做得大,杨守陈官至礼部尚书,杨守阯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杨守随官至工部尚书,人称“一门三尚书”。杨茂元官至刑部右侍郎,杨守隅官至广西布政使,杨茂仁官至四川按察使。此外有通过恩荫之路入仕者。据统计,杨氏五世之中,有“四开府、三翰林、两台谏、四监司,而守牧以下无论也”(注:徐兆昺:《四明谈助》卷19《南城诸迹三上》,宁波出版社2000年版,第626页。)。总结杨氏成功经验,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进士的生产,是需要一定家族文化积累的。三子九孙,皆是杨范亲自教导的。“自孩提童蒙之年,历被朝夕严明之教,不由他师,概知宦学。”(注:杨守陈:《乞移赠祖考奏疏》,载杨存淇《镜川杨氏宗谱》卷8《宠命》,天一阁藏1943年刻本,第2页。)二是遗传基因与榜样作用。杨自惩夫人张素纶(1400-1474)相当能干。从遗传学来说,儿子像娘多,于是有了聪明的儿子杨守陈。杨守陈成功以后,为其他弟兄树立了一个典范,他继续教育几位弟弟,于是,堂弟杨守随、弟弟杨守阯、堂弟杨守隅(当时大家族不分家,故属同一个家)也先后成为进士。第四代中,杨守陈的两个儿子也中进士。
晚明以后,杨氏家族的科举优势不再,但仍出了一些进士,如杨美益,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大仆寺少卿;杨承闵,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杨德政,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杨觐光,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杨观光,崇祯元年(1628)进士;杨觇光,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杨文瓒,南明唐王隆武元年(1645)进士。
更为有趣的是,杨氏的发达,也带动了相关的女婿家族陆氏与李氏。
杨守阯大女婿陆偁(1457-1540),弘治六年(1493)进士,是陆瑜的从孙。据《弘治六年进士登科录》,“陸偁,贯浙江宁波府鄞县,军籍,府学生,治易经,字君美,行五,年三十七,十二月初二日生。曾祖应祥,祖琦,父垸,母钱氏。永感下。兄偕、仪、儦、佾。娶杨氏。浙江乡试第二十名,会试第二百六十六名”(注:《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宁波出版社2006年版。)。
杨守阯二女婿李堂(1462-1524),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据《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登科录》,“李堂,贯浙江宁波府鄞县,民籍,国子生,治易经,字时升,行十一,年二十六,六月十一日生。曾祖泰亨,祖伯儒,父鼎,前母何氏,母沈氏。具庆下。兄益、杰、麒、麟(贡士),弟常。娶杨氏,继聘林氏。浙江乡试第四十名,会试第十八名”(注:《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宁波出版社2006年版。)。有关李堂的家庭背景,后人了解不多。藉此,可以对李堂的家族背景有一个全面了解。从这个记载来看,李堂出身于一个三代皆白板的无功名之家,只有一个兄弟是贡士。
考李堂成化十二年(1476)15岁治易经,就傅外宿。成化十六年(1480)应乡试,失败。成化十七年(1481)娶杨氏。成化十九年,取得浙江乡试。成化二十年,参加会试,“馆于杨文懿公,赠唐韩柳、宋文鉴各子集,以资博洽”。落第。成化二十二年,杨氏卒。成化二十三年,中进士。依亲,继娶林氏为妻(注:(明)李堂:《堇山集》卷15《堇山居士自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由此可知,李堂与杨氏生活时间不长,才五年。从李堂专攻《易》经来看,显然是受过杨氏家族影响的。
在外公家及父亲成功的影响下,陆偁三个儿子均中进士。
陆偁长子陆钶(1488-1554)是正德九年进士,可惜此科登科录没有传世。据《四明月湖陆氏宗谱》,生于弘治元年(1488),卒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享年55岁。
次子陆铨(1492-1543),字选之,嘉靖二年(1523)进士。据《嘉靖二年进士登科录》,“陆铨,贯浙江宁波府鄞县,军籍,国子生,治易经,字选之,行五十七,年三十二,十月二十七日生。曾祖琦,祖垸(赠监察御史),父偁(按察司副使,封中顺大夫),母杨氏(封恭人)。具庆下。兄镐、钺、登(监生)、鉌、鋐、钶(南京兵部郎中)、璜,弟釴(翰林院编修)。娶陈氏。浙江乡试第十四名,会试第三名”(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宁波出版社2006年版。)。则陆铨生于弘治五年(1492)。
三子陆釴(1495-1534),字举之,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甫能言,母杨氏命之以字,百试不爽。稍长,慧智开发,一目辄数行。”据《正德十六年进士登科录》,“陸釴,贯浙江宁波府鄞县,军籍,府学生,治易经,字举之,行六十一,年二十七,七月二十五日生。曾祖琦,祖垸(赠监察御史),父偁(按察司副使,封中顺大夫),母杨氏(封恭人)。具庆下。兄镐、钺、登(监生)、鉌、鋐、钶(南京兵部郎中)、璜、铨(贡士)。娶王氏。浙江乡试第六名,会试第五十五名”(注:《明代登科录汇编》,(台湾)学生书局1969年版。)。则陆釴生于弘治八年(1495)。
三个外孙皆成为进士,除了父亲的智商因素外,母亲杨氏的遗传基因也不可忽视,加上外公家族的成功经验,帮助并鼓励了外孙的成才。
值得注意的是,从杨范开始,这个家族专攻《易》经。二个女婿,三个外孙,也专攻《易》经。上面可查的13位进士,均治《易》经。显然,他们掌握了《易》学窍门,从而得以靠《易》经传家。这有点类似东汉以来的门阀,靠一经起家,也靠一经传家。由于掌握了一经的窍门,家族科举氛围又比较浓,这些优秀的进士家族是相对容易在科举考试中胜出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