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灾安置看单位的 社会 组织功能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薇雷春陈彩霞 发表于:2010-03-03 09:26  点击:
【关健词】单位;救灾安置;庇护;灾后重建
[摘要]5•12地震后,国有企业在国家统一的安置和部署之外,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进行了救灾安置 i { 和灾后重建工作。在灾后紧急救助、临时安置和安抚、灾后重建等问题上,单位很好地发挥了社会组织 ! i 功能,给自己的员工进行了妥善的安置,体现出传统单位对员工的庇护特征。

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灾荒
史,自然灾害并没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减少, 相反还由于人类的过度发展诱发了某些灾害。每 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都带来巨大的物质后果和经 济损失,因此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对灾害的研究 重心在其发生的原因、规律等灾害自然属性上。 进入20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灾害还 对我们生存所依赖的家庭、社区、社会网络、个体 的心理带来深刻而持久地社会影响,灾害社会学 也就应运而生。512特大地震给我国带来近18万 人员伤亡和高达8,451亿元人民币的财产损失, 救灾和恢复重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灾 害发生后,全国组织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抗 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并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救灾重 建政策和管理体系。但在统一的救灾重建政策和 管理体系中,地震灾区的一些国有企业采取了不 同于其他社会机构的救灾安置方式,并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通过对一个国有企业救灾安置过程的 描述,本文旨在分析单位的社会组织情况,同时也
为观察当前变迁中的单位制度提供了一个视角。 一、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及问题的提出 (一)国内救灾安置的主要研究成果
目前一般认为,最初从事灾害研究的社会科
学家是美国的S.普林斯。1920年他的博士论文 论证了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湾发生的一起装载 武器弹药的轮船爆炸事件造成的社会后果⋯。此 后,以美国为研究中心,开展了包括灾害中的组织
行为、灾时异常行为和灾害影响的一些定量研究。
国内对灾害的社会性后果研究起步较晚,其 中较早和较全面的调查研究是国家地震局组织地 球物理研究所、天津地震局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合作于1987年的唐山地震社会经济影响的调查, 此研究成果《唐山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对地震信 息传播、心理反应、利他与越轨行为、地震对社会 组织的影响等九个方面进行全面调查研究【2】。除 此以外,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郭强对 灾时的个人行为反应的研究口】。2.灾害对个体的 心理影响和应对措施。如孙萍在对2004年重庆 山体滑坡事件的1,200名幸存者的心理应激研 究【4J、汪向东等对张北尚义地震研究"】、张本等对 唐山大地震受难者亲属心身健康的远期影响(20 年)进行研究M  J、姜丽萍等对不同人群在灾害事件 中的心理行为反应及干预的研究¨J。3.灾后重 建。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赵延 东的一项社会资本与灾后恢复关系的研究。该研 究用灾后居民的社会资本作为自变量,分析其与 灾后恢复状况的关系。并发现“同样的社会网络 会对人们不同类型的活动产生不同的结果。社会 弱势群体更加依赖于自己的强关系网络,但这可 能对其经济的恢复带来不利影响。”H     512地震 后,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救灾的建立和国内外防 灾救灾体系的对比上,如魏晋对我国地震灾害应 急机制建立及发展趋势探讨归1、郭明霞等总结了
国外灾害社会救助制度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的研
究[10f、熊贵彬等通过对汶川地震和卡特里娜飓风中中美两国政府的不同反应为例来讨论中美灾害
救助体制的差异¨¨,为我国建立完善的防灾救灾 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二)单位制的研究
中国学者对单位的研究始于美国学者Andrew G.Walder在其所著的《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 义》(1987/1996)里提出的单位依附关系理论¨2l。 该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制体系属于再 分配体制,所有的资源都由国家来统一分配,单位 的资源来源于国家,但国家再分配的功能也必须 依赖于单位来实现,单位和国家之间形成了依附 与庇护的关系;在短缺经济以及单位占有和使用 资源的条件下,职工所需的生活必需品是通过单 位来分配的,职工与单位之问也形成了依附与庇 护的关系。在这一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下学者们 对单位制度的形成背景及意识形态、单位的复杂 功能及其演化、单位内部的权力结构与复杂组织、 单位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其依附性、单位制度的变 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和有价值的研究。
其中,在关于单位和个体的关系上,除了 Walder提出的依附和庇护关系,刘建军更是细致 地区分了在单位所发挥的功能中,除了生产、吸纳 就业等功能外,还具有保护功能,即单位在经济上 和政治上对员工提供保护,同时有供给功能,为单 位成员提供住房、福利和发展机会。单位还具有 安抚功能,对成员进行精神抚慰、提供家庭式关 怀,单位和个人之间不是契约关系,而是准伦理关 系¨引。杨晓明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认为单位制与 中国传统洋溢着“父爱主义”的家族制度有关【l41。 李汉林和李路路等人的研究指出,人们与单位依 赖关系的保持,是由于人们可以通过这种依赖从 单位组织中获取他们期望得到的各种资源。资源 的获取,在相对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基于契 约,因而双方关系比较单纯。但在单位组织中则 远非如此,单位组织所提供的资源远远超出了收 入的范围,资源与依赖过程具有全面性、强制性和 政治性的特点¨引。
(三)问题的提出 灾时和灾后组织行为的研究一直是我国研究
中比较薄弱的一环。灾害尤其是512地震这样的 特大灾害,灾时救助以及灾后的恢复重建不可能 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国家对资源、救援和重建 方式的统一部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那些 受灾的社会组织,如企业,在灾时如何组织起来进
行救援活动?如何安置组织成员?组织行为给其
成员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后果?作为有中国特色的 单位制组织,在救灾和重建中可以利用哪些资源? 救灾安置会如何影响单位和单位员工的关系?这 些问题的探讨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救灾安置的方法 和效果,以便改进以后的救灾重建工作,另一方 面,有助于观察在变迁的中国单位制度中,单位的 组织资源和发挥的功能。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情况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处于地震震中某限制介
入性大型国有企业(“限制介入性大型国企是指在 国民经济中处于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和国家经济 命脉的行业和企业。由于在市场化过程中国家限 制其他经济成分介入,故作如是称谓,它们也即当 前人们关注的所谓国有垄断行业”D6])的两个子 企业——A企业和B企业。这两个企业在地震中 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生产设备全部受损,人员伤亡 接近总人数的20%,目前共有员工969人。(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