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贫困人口问题研究(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童玉芬1,尹德挺2 发表于:2010-02-07 09:29  点击:
【关健词】西北地区;贫困人口;成因
l 157m3,在新疆部分地方,粗放条件下一茬小麦 灌溉水量高达2 000m3,而根据一些省区试验。一 季小麦最佳灌溉量是150m3。由于西北地区农民 的家庭收入有70%左右来源于农业生产经营收 入,因此,农业大量需要水且用

l   157m3,在新疆部分地方,粗放条件下一茬小麦 灌溉水量高达2  000m3,而根据一些省区试验。一 季小麦最佳灌溉量是150m3。由于西北地区农民 的家庭收入有70%左右来源于农业生产经营收 入,因此,农业大量需要水且用水效率极低的严峻 现实直接影响了土地生产力的改善,进而阻碍了
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3)西北地区复杂多
样的地理条件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导致自然 灾害频繁发生,形成大量贫困和返贫人口。对于 西北地区而言,自然灾害的广泛性和毁灭性后果, 直接威胁着贫困地区人们赖以维持生计的农业生 产,影响着农民的实际收入,造成大量的贫困问题 产生。与此同时,由于气候等一系列环境因素的 不断恶化,自然灾害并未有减少的趋势,这还会使
得部分已经脱贫的人口返贫。 不可否认,西北地区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
程度的大小与恶劣的生态环境存在极为密切的关 系。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落后的状态下 加速恶化,不仅使西北地区陷入生态恶化与贫困
加重的恶性循环中,也使中东部更广大地区生态
环境及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危害。可见,复杂多样 的地理条件,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决定了西北土 地产出率与东部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恶劣的 自然环境是造成西北农村地区绝对贫困的重要区 域因素。
2.人口数量超过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人地矛 盾加剧
西北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加剧了人地矛盾,促 使贫困人口破坏环境的行为产生和加剧。2005 年,新疆、宁夏、青海等省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 别达到了11.380/oo、10.98%0及9.49%o,远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5.89%o。人口规模过大,增长过快, 对资源可获性和环境质量的诸多负面影响增大。 人地矛盾的加剧,使得贫困人口面临着严峻的生
存危机,他们不得不从满足生存需要角度考虑,为
了短期利益采取破坏环境的行动,贫困地区从而 陷入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困境。
3.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在西北干旱贫困地区,农业技术长期停滞不
前,广种薄收,粗放经营方式长期限制生产水平的 提高,低下的农业生产率水平形成封闭的自给自 足型自然经济模式,在遇到灾害时则成为自给不 足的状态。此外,低层次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将大 量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人地矛盾难以得到缓解。 目前,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前工业化 农业经济特征,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在第 一产业内部,粗放式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占有较大 比重,而林业和代表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集约型
农业比例很小;在第二产业内部,以采矿业和机械
制造等为重点的传统重工业和以纺织为主的一般 加工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电子信息等新兴高科 技产业比例较小;在第三产业,传统的商业和餐饮 服务所占比例较大,而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 展较为滞后。目前,西北地区的重工业化系数仍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轻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 重工业超前发展使得工业内部的轻重比例失调,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北地区工业化的持续发 展,以农副产品和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加工为主 的低层次产业结构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 一,也是导致西北地区脱贫速度缓慢的重要原因。
4.教育滞后,人口素质低下 长期以来,教育落后严重影响了西北地区脱
贫致富的进程。在西北贫困地区,教育与经济处
于恶性循环之中,即经济落后一财政收入水平 一13—


万方数据
 
低-+教育投入不足一教育整体水平低下_人口素 质低下_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落后_生产率水 平低,经济落后且贫困。2005年,西北地区大专
以上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8%,青海、甘肃、宁 夏三省区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 别高达24.07%、20.83%和18.71%,远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11.04%。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使人们比较普遍地缺乏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人
力资本的欠缺,使他们缺乏改变贫困状态的能力 和信心。因此,当前在国家对西北资金方面的大 力扶持下,西北经济发展中最短缺的资源已经不 再是资金,而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劳动者以及 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这不仅在过去,更是在将来 阻碍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障碍。
5.制度变迁缓慢,城镇辐射能力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市场经济发展滞后是造
成西北地区贫困产生的深层次制约因素。西北地 区封闭性较强,地域空间上的封闭性导致经济、技 术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封闭性,跌人社会经济封闭 发展的陷阱。西北地区的地理区位还使得户籍制 度和二元经济结构很难被打破和改变,现代城镇 的经济辐射能力在这些地方基本体现不出来。与 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西北地区城市化存在不同程 度的滞后。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不同于内 地的特点。西北民族地区各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 存在同质性特征,即中间密集,四周稀疏;西北城 镇化率较低,密度小,聚集与辐射力弱,城市首位 度高。青海城市首位度为8.48、甘肃为4.74、新 疆为3.77、宁夏为0.68,前三地的首位度明显偏 大于正常值2;M’由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城 乡收入差距较大,因此,西北地区城镇的生态环境 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公共管理成本均较高,城市 化水平推进难度大大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西北地 区较低的城市化水平与双重封闭的二元经济结构 揉合在一起,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大中、小城市与广 大贫困的乡村和经济极端落后的老、少、边、穷地 区并存,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及时转移, 延缓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而基础设施落后,自我 发展能力较低则进一步限制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发 展和城市化进程。总体来说,西北地区经济总量 较小,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人口吸纳能力差, 新增劳动力被积压在第一产业,工业化和城镇化 的带动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体制变迁缓慢都 是造成西北地区贫困现象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