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贫困人口问题研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童玉芬1,尹德挺2 发表于:2010-02-07 09:29  点击:
【关健词】西北地区;贫困人口;成因
【摘要】长期以来,西北地区贫困人口呈现出总量比例高、生态贫困问题严重、贫困人口与少数民族人 口重合性高等几大特点。生态环境恶劣、人12数量超过自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教育滞 后、城镇辐射能力不足等因素是造成西北地区贫困人口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大扶贫力度,扩大扶贫资 金来源渠道,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转交贫困人口生育观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根据贫困程度进行 适当的生态移民是缓解西北地区贫困问题的基本思路。

中国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
疆五个省区。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框架下, 西北地区既是我国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屏 障,也是我国能源的战略接替区。然而,西北地区 大部分省区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人文环境复杂,经济文化落后,人口问题严峻,特 别是贫困人口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多种原因,西 北地区贫困人口分布广,贫困程度深,治理难度 大,给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此,解决西北地区的贫困问题刻不容缓。

一、西北地区贫困人口现状分析

1.贫困人口总量与分布状况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各省区党委
和政府的努力下,西北地区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
一10一
成果,贫困人口呈现出总量持续减少、降幅增大的
趋势。然而,当前西北地区贫困人口比重仍然较
高,贫困人口总量大,分布广,发生率高。在全国
592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中,西北地区就有143 个,占全国的24.16%,占西部地区的38.13%。 其中,有50个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在陕西,43个在 甘肃,27个在新疆,15个在青海,8个在宁夏。
2004年,西北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总量为 l  125.7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重为43.13%, 总量比2001年减少365万人,比2000年减少
466.7万人。2004年,西北各省区农村贫困人口
规模分别为:陕西594万人、新疆224万人、甘肃
159万人、青海133.5万人、宁夏1-5.2万人,分别
占各省区总人口的比重为:陕西16.03%、新疆
11.41%、甘肃6.07%、青海24.77%、宁夏


万方数据
 

2.59%,绝大部分明显高于同期全国贫困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重3%。
从贫困人口下降幅度看,西北各省区农村贫 困人口变动情况有所差异。2000—2004年期间, 年均下降速度最快的是宁夏,宁夏农村贫困人口 总量由2000年的52.7万人下降到2004年的
15.2万人,年均下降速度达到了36.46%,新疆、 青海、陕西三省区的年均下降速度较为接近,大致 在8%一10%之间,而甘肃农村贫困人口的下降 速度最慢,仅为5.37%。从全国范围看,西北地 区农村贫困人口的下降幅度仍低于全国水平。
2000—2004年期间,西北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的下
降幅度为116.68万Ⅳ年,低于全国的贫困人口
下降幅度149.75万Ⅳ年(见表1)。
此外,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 平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 西北地区扶贫、脱贫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从GDP 比重看,西北五省GDP占全国GDP的比重逐步 下降,由1995年的5.21%下降到2005年的
4.7%;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看,1990年西北 五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431元一683元 之间,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6元,然而时至
2005年,西北五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人在
1  980元~2 509元之间,此时全国平均水平已经 迅速上升到3  255元(见图1)。
2.西北地区贫困特点分析

表1  2000—2004年西北地区农村贫因人口动态变化情况(万人,%)

 全国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2000正 3 209  817 196 197.7 52.7 329
2001年 2 927  765 189 177.25 48.2 311
2002年 2 820  706 177 160 29.7 285
2003正 2 900  656 169 145.35 26.7 259
2004正 2 6lO  594 159 133.5 15.2 224
 
2000—2004年年均减少人数
2000一2004年年均下降率
149.75
5.30


 
西北地区贫困的特点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态脆弱与贫困之间相关性较强,生态 贫困问题突出。西北地区贫困最主要的特征是与 恶劣的自然环境共存共生,自然资源极度匮乏,马
尔萨斯陷阱的规律依然在发挥作用。从表2可
知,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省中,均有一半以 上的贫困县为生态脆弱县,其中,在甘肃省的41 个贫困县中有28个县是生态脆弱县,即该省有
68.3%的贫困县分布在生态脆弱地区。
一ll一


万方数据
 
西北地区的贫困人口大都集中在边远的、自 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他们为生存而进行的低水平 生产活动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贫困人 口的行为方式对生态环境的作用途径主要有两个 方面:一方面,贫困人口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及 其文化素质决定了其对于自然资源的强依赖性。
贫困地区的大部分人口以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为 生,农业的发展不仅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而 且造成了生态环境的退化;另一方面,西北地区人 口增长过快,加剧了人地矛盾,贫困人口面临严峻 的生存危机,他们不得不从满足生存需要角度考 虑,为了短期利益采取破坏环境的行动。例如,在 新疆南疆的一些贫困地区,人们为了获得烧饭和(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