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人口问题与教育的关系(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董泽芳 发表于:2010-02-07 09:14  点击:
【关健词】人口问题;教育影响;教育约制
在20%以上。⑦在从业人员中,文肓占8%,仅接受 过小学教育占33%,而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教 育者只占12.7%,接受高等教育的仅占4.7%。联 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文发展报告显示, 1987--1997年,我国每十万

在20%以上。⑦在从业人员中,文肓占8%,仅接受 过小学教育占33%,而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教 育者只占12.7%,接受高等教育的仅占4.7%。联 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文发展报告显示,
1987--1997年,我国每十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 师人数只有454人,而日本为4909人,美国为
3676人,俄罗斯为3587人。@另据2000年人口普 查统计,我国约有6000多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 的4.9%,受累家庭达到18.1%,每年至少出生缺 陷儿80万人。⑨此外,表现在民主参与率、遵纪守 法率、社会犯罪率等方面的人口思想道德素质也比 较低。
7.职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
重过大。2001年我国三级产业就业结构比重为
50.0:22.3:27.7,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 中国家相比,我国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明 显偏高,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又相对偏低。发 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一般在60%至75%,巴西、埃及、印度等发展中国 家也分别达到54.3%、44.1%与39.8%,明显高于 中国。这种不合理的职业结构,反映了我国物质部 门从业人口的劳动力素质低下,以及科教、卫生、服 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落后状况。
8.人口分布不平衡,导致区域经济教育发展极 不均衡。从我国人口布局看,东部人口密,西部人 口稀。据2000年统计,西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71.54%,而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8.13%;东部面积 占全国面积的28.46%,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
71.87%。@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使东部地区人均耕 地面积日趋紧张,生产效率、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 西部地区许多耕地潜力及自然资源未能开发,浪费 严重。

二、人口问题对教育造成的压力

从本质上说,人口问题就是经济社会与教育的 发展问题。我国人口的上述特点,直接影响着我国 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不同方面造成对教育的压力。
1.人口膨胀对教育的压力。这一压力首先反 映在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扩大。国家确定教育投 资的比例,除了考虑发展科技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经济发展状况与政治形势三个因素外,还必须考虑 人口年龄结构状况。人口增长过快,抚养指数升 高,国家和家庭付出的抚养费增大,在这种情况下, 必然影响到国家的资金积累。国家积累资金少,扩 大教育投资比例就困难。即使国家能克服困难,不
 
减少或适当扩大教育投资比例,但由于人口增长过 快,学龄人口比例增大,教育经费平均到每个学生 身上也会相对减少。近年来,我困教育经费总量增 长非常迅速,但是学生人均经费指数却较低。1998 年,经济合作组织(OECD)国家的小学生人均经费 指数平均为18,初中平均为23,2001年我国小学 生人均经费指数为12.31,初中为16.99,农村小学 仅为10.19,农村初中仅为12.83。o
其次是引起校舍、设备全面不敷。由于教育经 费增长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致使教育基本建设 投资严重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国小学、初中和大 学的教学仪器设备的达标率分别只有20%、37% 和30%。@2001年全国普通中小学共有危房面积
5267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危房率分别达4.9%和
6.7%。其中,农村初中、小学校舍危房率分别为
6%和8.1%。由于校舍危房和校舍面积不足,初 中超大班额问题十分突出,2001年全国初中66人 以上的超大班共有24.5万个,占初中班额总数的
21.3%,超大班在读学生约为1619万人,约占初中
在校生总数的1/4。o
其三是造成教师队伍量少质低。2000年我国 少儿人口(o一14岁)为2.89亿人,2004年高中阶 段教育人口为7587万人,2008年高等教育人口为
1.25亿人,庞大的就学人口压力和师资建设的相 对滞后,成为我国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 素。中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量聘用代课教 师。2001年,全国中小学共聘用代课教师70.5万 人,占岗位教师总数的6.6%,其中农村中小学代 课教师58万人,占农村中小学岗位教师的9.6%。 按照“十五”计划,高中阶段教育要达到60%的毛 入学率,即使按照生师比18:1测算,2005年教师 队伍的缺口达到116万人,如考虑到退休的教师, 则补充的教师数量可能达到120万人。另外,高中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70.7%,职业高中专任教师 的学历合格率仅为49.2%。高校教师队伍数量不 足的矛盾更加突出,1999年至2001年期间,与我国 普通高校学生规模增长近1倍的发展速度相比,教 师总量仅增长31%。一些基础课及高新技术相关 专业任课教师严重缺乏,按照普通高校生师比以
15:1计算,高校教师队伍的缺口达11万人。@ 此外,学龄人口急剧膨胀,导致教育总体供给
能力不足,制约了国民素质的快速提高。根据联合 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统计,我国三级教育综合毛 入学率为73%,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差
20%,与OECD国家平均水平相差13%。三级教

】18
育综合毛入学率偏低,影响了我国国民受教育年限 的提高。o
2.人口波动给教育造成的困难。人口的变化 过程如一列行进的火车,有很大的惯性。我国已经 出现的三次人rJ高峰期给教育造成了一系列连锁 反应的困难,首先是幼儿入托、入园难,接着是上小 学、中学难,继之出现考大学的激烈竞争与就业难 等问题。在学龄人口的高峰期内,中小学生在短期 内迅猛增长,教师不足,只得降格以求,以应付紧张 局面;校舍不够,只得办大班,或改为二部制、三部 制教学。这样,不仅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且每天 有一半或三分之二的学生,不是被关在家里,就是 游荡在马路上,既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使家长 担心。入学高峰期过去后,学校又会出现人员超 编。若要裁员,困难很多,若不裁员,人头费又会挤 占教育经费,使办学条件依然难以改善。以北京市 为例,2000年城区的小学生人数只有1990年的(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