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李小江.导言:从Gender(性别)在译介中的歧义性谈起 [A]//李小江主编.文化、教育与性别[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2. [16]王政.女性意识、。社会性别意识辨异[J].妇女研究 论丛,1997(01). [17]谭
[15]李小江.导言:从Gender(性别)在译介中的歧义性谈起
[A]//李小江主编.文化、教育与性别[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2.
[16]王政.“女性意识”、。社会性别意识”辨异[J].妇女研究 论丛,1997(01).
[17]谭兢嫦.信春鹰.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M].北 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18]李小江.两种资源,双重困境[A]//李小江.历史、史学 与性别[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9](美)安乐哲.和而不同1比较哲学与中西会通[M].温
海明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
[20](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李国庆校注.北京:中 华书局,2005.
[21](清)李渔.连城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2](明)清溪道人.东度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23]梁启超.阴阳五行说之来历[A]//顾颉刚.古史辨(五)
[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25]闵家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6]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 版社,2001.
[27](清)阮元.十三经注疏[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28](汉)董仲舒.春秋繁露[M].赖炎元注译.春秋繁露今
注今译[z].台北:商务印书馆,1984.
【29](汉)班昭.女诫[A]//张福清编注.女诫——妇女的规 范[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30](明)仁孝文皇后.内训•事君章[A]//张福清编注.女 诫——妇女的规范[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31]Charlotte Fu曲.A Flourishing"fin:Gender in China勺 Medical History,960—1665[M],Berkel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 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
[32]姜进,费侠莉.女性主义视野中的中国历史——姜进教 授与费侠莉教授的对话[N].文汇报,2004.12(26).
[33](美)艾梅兰(Maram Epstein).竞争的话语——明清小
说的正统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义[M].罗琳译.南京:江苏人 民出版社.2005.
[34](美)孙康宜.西方性别理论在汉学研究中的运用和创
新[J].台大历史学报,2001(28).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