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行,对历代王朝行政的影响 正因为五行是《洪范》九畴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九畴的总领,体现着我国远古时期国家天人合一、神权政治的行政辩证思想。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入,水、火、木、
四、五行,对历代王朝行政的影响
正因为“五行”是《洪范》“九畴”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九畴”的总领,体现着我国远古时期国家天人合一、神权政治的行政辩证思想。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入,“水、火、木、金、土”五行不但成为历代君王统治者治国行政辩证思想的核心,而且,逐步变得神秘、抽象,与五声、五色、五方、五脏、天干、地支等相联系,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五行学说系统,成为禁锢和制约历代君王行政不至于为所欲为的枷锁。
五行学说的始作甬者,是西汉《今文尚书》学派的鼻祖——济南人伏生,《洪范五行传》是其诠释阐述《尚书·洪范》篇的著作,该书采取“取象归类”的方法,把“五行”与其他一切具有“五”数的物质相配,抓住“五行”及与之相配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归类。如在《尚书·洪范》原文中,“五行”与“五事”、“五行”与“庶征”各自作为九畴中的一畴而相互独立,而《洪范五行传》中却把它们一一对应联系起来,“五行”,“木、火、金、水、土”分别对应“五事”:“貌、言、视、听、思”;对应“庶征”:“雨、肠、寒、燠、风”;对应“咎征”:“狂、僭、豫、急、蒙”等,明确地告诉人们,不论是物质世界火水木金土的“五行”,古代国家君王行政“貌言视听思”的“五事”,还是广袤宇宙中岁月日星辰和历数的“五纪”,自然界“雨呖燠寒风”“五者来备”的“庶徵”等,均各有其规律。君王必须顺其规律行政,如倒行逆施,天地不容。必将受到应有的惩处。君王身为人主,其五种行为如不得体或者说不合乎礼的规范,则会导致“五咎”的发生,即狂(下人狂妄)、僭(下人僭越无礼)、荼(下人散漫)、急(下人汲汲于功利)、霜(下不通于上)。上天也会作出五种惩罚:常雨、常阳、常燠、常寒、常风。君王自身也会得到五极之报应,即丑陋、忧愁、疾病、贫穷、不能长寿。另外,伏生对各种天人感应五行灾异情况的表述均采取反面立说的方式。如不说政事得当。便五行表现正常;而只说政事失误,便五行产生变异。又如不说五事合宜,便有休征和五福,即得到好报;而只说五事失误。便产生咎征和六极,即得到恶报。这种反面立说的表述方法颇具特色。容易引起人们、特别是最高统治者的惊惕,从而达到裁制君权、规之正道的目的。
这样,从秦汉之际伏生的《洪范五行传》起,据五行说灾异,将洪范九畴的有关内容逐条串连起来,全面论述天人感应。开了用五行灾异之说解释儒家经典的先河。虽然伏生只是针对《尚书·洪范》篇进行论述,但此风一开,如决堤之水,便泛滥而不可收拾。西汉景帝、武帝时期,董仲舒继起。用阴阳五行说研究《公羊春秋》,著《灾异记》、《春秋繁露》等书。推论灾异,大肆发挥,把天人感应思想阐述得更具有理论性,形成了一种倾动朝野的思潮,得到帝王将相的信任和支持,积累了大量的灾异论说资料。因此到东汉班固撰写《汉书》时,专门创设了《五行志》一目。以记载这方面的重大事件和资料。这样《汉书》创撰《五行志》,垂法示范;导致我国以后历代凡规模齐备的正史,都相沿仿效,均撰有《五行志》。唯清代《清史稿》改称《灾异志》,实质相同。
这样,几千年来至今。五行学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自身充满矛盾而又不可克服、体系完备、禁锢人们、特别是禁锢君王思想和行为的系统学说。当古代圣哲们用“五行”揭示世界,解释物质和物质之间的联系时,五行学说既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又有深刻的辩证法意蕴;而当用“五行”解释社会和社会现象时,五行学说则成为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成为“天人感应”愚昧人心的神学,成为一种禁锢君王思想、规范君王言行、制约君权不至于为所欲为、促进君王为民治国行政的封建行政辩证思想。并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维护社会结构稳定。影响和主导着中国社会的演变和发展。(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