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五行”行政辩证思想阐释(2)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曾宪年 发表于:2010-10-14 10:14  点击:
【关健词】《尚书》;五行;辨证;物质
第三,从《禹贡》篇中所阐述九州上缴的贡品看。金与木两类物质在古代国家中的重要性。以各州上缴的贡品为例:荆州:惟金三品,杶、榦、栝、柏等;梁州:厥贡鏐、铁、银、镂等。这里,杶、榦、栝、柏均为木,惟金三

  第三,从《禹贡》篇中所阐述“九州”上缴的贡品看。“金”与“木”两类物质在古代国家中的重要性。以各州上缴的贡品为例:荆州:“惟金三品,杶、榦、栝、柏”等;梁州:“厥贡鏐、铁、银、镂”等。这里,杶、榦、栝、柏均为木,惟金三品、锣、铁、银、镂均为金。可看出,这里“金”与“木”已经具有类的意义。已是现代词汇“金属”与“木材”的简称。同时,我们可以推断,既然。远古时期铅、惟金三品、鏐、铁、银、镂等金属物质作为贡品而存在,那么,我国古代对火的认识和应用及依靠火冶炼各种金属的技术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证明在远古时

期,火不但与古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古代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同时也证明,金与木这两类物质,古代国家对它们的认识已经较为全面而深刻,这两类物质及其衍生品的应用已渗透到古代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及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们与“水、火、土”一样已经不再局限于“水火者,百姓之求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的五种简单物质,而是把它从众多客观具体物质中抽取出来,渗透于古代国家行政及国民经济各个方面,与古代国家治国行政安邦紧密相连,是古代国家治国行政安邦赖以为基础的、最主要的五种物质资源。
  
  二、五行,物质的联系与发展
  
  《尚书》并不满足于对五行物质的表面认识,而是进一步探求物质的本质,探求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探求世界物质本质属性间的联系与发展,以说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以推动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发展。
  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古代先人们对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认识的轨迹,可以发现它记录了中国古代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我们再看《尚书·洪范》所阐述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穑。润下作成。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段文章,显然,它在肯定“水、火、木、金、土”为五种自然界物质的同时。还对“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各自的特性作了简单的描述冰的特性是向下湿润,火的特性是向上燃烧,木的特性是可曲可直,金的特性是其形状可以变革。土的特性是可以种植庄稼;并从人的味觉概括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的各自的基本性质:水向下湿润至卤味道就成。火向上燃烧致焦味道就苦,木可曲可直味道就酸。金可变换形状伤肤味道就辛,土里生长出的庄稼味道就甘。充分说明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界客观物质的认识,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客观物质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入的,以达到对物质的本质属性及物质之间联系的认识。如: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把水润下、火炎上、木曲直、金从革、土爱稼穑的性质与日常生活与生产现象联系,发现它们之间还存在着这样一些关系:木头点着了就成火,即“木生火”;火燃完后变成灰,和土相似,即“火生土”;所有金属都是通过矿石冶炼出来的,矿石一般都藏在土表下层。因此概括出“土生金”;矿石经过冶炼后成为金属,金属冶炼熔化过程表现出水的状态,因此有“金生水”之说;所有植物都需要浇水,没有水植物生长不起来。因此概括出“水生木”。这既体现着世界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又由此而产生的“五行相生”理论。以“五行相生”理论为基点。人们逐渐从日常生产和生活现象中又概括出“五行相克”的理论:伐木使用金属最方便,如斧子、锯子等都是金属做的,即“金克木”;树木吸收土壤中的营养以成长,古人认为这是“木克土”;防止洪水泛滥,用土筑堤挡水,即“土克水”;水可灭火则更为大家熟悉,即“水克火”;金属可以通过火冶炼,即“火克金”。可见,木→火→土→金→水→木的五行相生与木←金←火←水←土←木(→表示相生,←表示相克)的五行相克理论都是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之间的联系的归纳、概括和总结。
  从哲学上说。把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世界的基础。具有唯物论的意义。这一点在前我们已经做过阐述,是勿庸置疑的。同时。从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各自内在本质出发,发现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我生、生我、我克、克我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又具有辩证法意味。因此,水、火、木、金、土五行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这种从具体到一般,又从一般到具体。归纳、综合、概括为一般理论的认识规律。不能不说是人类认识的一大进步。
  正因为水、火、木、金、土五行之间存在着上述的普遍联系和发展,所以,《尚书·洪范》篇把这种物质间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运用于古代国家治国行政的事物之中,指出:“初一日五行。次二日敬用五事,次三日农用八政,次四日协用五纪。次五日建用皇极,次六日义用三德,次七日明用稽疑,次八日念用庶征,次九日向用五福。威用六极。”这里,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把水、火、木、金、土五行与古代国家治国安邦联系起来,所谓“五事”就是统治者“貌、言、视、听、思”的日常行为;所谓“八政”,就是“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八种政务官职;所谓“五纪”,就是“岁、月、日、星辰、历数”;所谓“皇极”,就是君王行政的基本准则;所谓“三德”,就是“正直、刚克、柔克”三种统治方法;所谓“稽疑”,就是统治者的决策方法;所谓“庶征”,就是“雨、旸、燠、寒、风”五种天气气象;所谓“五福”,就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六极”就是“凶短折、疾、忧、贫、恶、弱”,即人生的价值感受和价值规范;这里,把水、火、木、金、土五行与统治者治国安邦的“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征”、“五福、六极”联系在一起,并且居于九畴之首,这表明“五行”在古代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也证明人们对“五行”的研究和考察,已经不再局限于水、火、木、金、土五种简单物质之间的互相联系,而是在人们加强对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的本质认识后,认为对水、火、木、金、土五行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繁荣、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是古代国家各项行政事务中之首要之事,与其他八畴比较,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表述,五行属于经济基础,其他八畴都属于上层建筑,是古代国家治国安邦的命脉和根基。这充分说明,我国自远古以来就把水、火、木、金、土五行作为立国的经济基础,既关注水、火、木、金、土五行之间普遍联系和发展。也关注水、火、木、金、土五行与古代国家行政管理(上层建筑)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并能正确处理好它们各自之间的辩证关系,促进古代国家统治者从众多治国行政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全面把握,以保持古代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