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树立史学资源意识,构建史学资源学科,规范史学资源开发。
公共史学所涵盖内容广泛,向专业史学那样仅仅依靠史料是不够的。要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公共史学,就必须树立史学资源意识,构建史学资源学科,开发中国自己的史学资源。从广义上说,资源可分为两个范畴:一是自然界赋予的自然资源;考是人类社会人的劳动创造的各种资源,资源是经济发展的要素,近几年知识也被当做资源,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愈来愈被人们重视。知识就是知识,而知识资源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且包含它的潜力扩张部分,也就是知识资源可以产生新知识。有学者又提出文化资源的概念,认为它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它不仅是指物质财富资源,同时也指精神财富资源,后者主要是文化生产的社会资源,包括社会、经济、技术因素用于文化生产的各个方面。①这类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正方兴未艾。而史学界对此反应却较为淡漠,这也是史学社会参与功能弱化的一大原因,因为当人们把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去进行开发利用时,它就具有了价值,只有知识资源进入市场,它才具有交换价值。②知识可以是资源,难道史学不是知识文化的一部分?根据史学的特点进行史学的资源学研究很有必要。
首先,史学工作者要树立资源意识。将史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其次,根据史学的特点明确史学资源学的含义、对象、任务、方法很有必要。史学资源具有一般知识资源的特点。如普适性(谁都可以用,都可以开发),扩张性(在不同方向上发展,如迸向、顺向、侧面扩张、产生交叉学科),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可重复使用,是无形资产等。史学资源学是一门对人类以往留下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进行开发利用,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专门资源研究学科,它是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历史学与资源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其研究任务为:
1.对史学资源考察评估的基础上,提示史学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般规律。
2.提示史学资源的生成机制。
3.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提示史学客体转化为史学资源的属性的特点。
4.阐释史学资源的科学分类。如史学资源可分为史学旅游资源,史学文化资源、史学娱乐资源、哈尔滨智力资源、史学教育资源等等。
以旅游资源为例,旅游资源离不开历史学,旅游景观信息,归根列底是一种历史的积源,人文景观如此,自然景观也基本如此。因此,旅游资源的生成、]化和再造,都可视为历史的过程。③单历史类生产的旅游资源就达几十种:如各类遗址、纪念地、名人故里、墓葬、古代水利工程、园林建筑、石窟造像、古刻岩画、宅院、衙署、传统街区、古城镇等。史学工作者应加大参与这些资源保护、开发的力度,发挥其特有功能。此外,文化、娱乐、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可供史学工作者施展才华的领地。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按人们的需要配置史学资源,加强史学的经济学、资源学研究,或创造史学相关产品,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史学的娱乐、休闲、教育诸功能。
(四)成立公共史学会、加强史学伦理教育、建立完善的从业者道德自律机制。
在美国,1980年5月成立的全国公共史学委员会(NCPH),成为公共历史学家的专业学术团体。该学会成立后将公共历史学家作品刊登在学会的学术期刊上,并出版会员简报、召开年会,与包括美国历史学家学会(OAH)和美国历史学会(AHA)在内的全国历史学专业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NCPH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公共历史学家的联系网络,鼓励大家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和研究信息,尤其是交换公共史学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实践项目和工作机会的信息。它同时还担负起推广和普及公共史学教育的工作。公共史学教学的迅速发展要求建立该新学科的教学规范和评估标准。1988年NCPH专门组建了评估委员会(Committee on Accreditation, 后改名为专业标准委员会)来指导和规范公共史学方面的工作。④我国也亟待成立联络全国公共史学者的团体,来培育、规范、指导公共史学的发展。虽然成立这样的公共组织目前还需要组织酝酿,条件还不成熟,但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不过,建设公共史学团体、规范公共史学工作还远远不够,有必要加强高出基本规范之上的伦理道德层面的教育工作。因此,构建史学伦理学学科,加强史学伦理建设,对公共史学走上良性轨道会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无论史学研究、应用推广到哪个方面,都应讲求伦理道德,清除以往秽史、影射史学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当今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让史学在社会当中树立良好形象,以利于其同社会的互动。毕竟,历史学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人们茶余饭后提供奇闻轶事,历史学应有自己的学术和道德高度。虽然一些问题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加以完善是必要的。但更宜讲求“以德治史”。我国古代一些史学家非常重视史德。刘知几论史家应具“才”“学”“识”三长时,已讲到“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传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矣。”①其中已包含有“史德”的思想。章学诚也说:“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所患夫心术者,谓真有君子之心,而所养未底于粹也,而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辩心术以议史德乌乎可哉?”②但这些警世箴言远远跟不上现实的需要了。当今处于一个转型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由于观念变革,新旧观念的冲突,提出了许多道德难题,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由于高新科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新的道德观念,新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产生着,形成了一系列伦理学难题。因此,要优化史学队伍,提高史学研究的质量,提高史学成果的社会效益就必须研究和探讨这一交叉学科——史学伦理学,应用一般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去解决史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些道德难题。我们应弄清史学伦理学是什么样的学科,对其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都应有明确的界定;对史学道德规范、史学组织(团体)伦理、史学工作者的职业伦理、史学伦理思想史等课程,都须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前辈虽屡有论述,但尚缺乏深入一系统、学科性的探索和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史学伦理学的研究任务是: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