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自工业民主理论产生以来,对它的质疑之声就不绝于耳。人们会经常发出这样的疑问:民主原则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会不会破坏经济领域的本来规律,即市场经济会不会因此与价值规律相背离?私有财产会不会因此而受
事实上,自工业民主理论产生以来,对它的质疑之声就不绝于耳。人们会经常发出这样的疑问:民主原则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会不会破坏经济领域的本来规律,即市场经济会不会因此与价值规律相背离?私有财产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剥夺佟德志:《现代西方民主的困境与趋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18页。?非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会不会与这些领域原有的运作规则相冲突?如果强制以民主原则施加于这些领域,会不会根本无法实现民主化的目的?因此,认为民主主要是政治制度的人,则只愿承认在政治领域实行民主原则,对于非政治领域是否应该援用民主原则,则多持保守态度江宜桦:《自由民主的理路》,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32-33页。。显然,上述这些观点的实质在于:工业民主存在的正当性值得怀疑,即使存在工业民主,它与政治民主在追求的目标和实施的路径等方面也是存在差异的。正如某些学者认为,工业民主与政治民主的根本不同在于,企业的目标并不是把雇员的利益放在首位,因此,没有必要把政治民主的运作模式适用于企业当中Waldenstrm, Erland, industrial democrac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Royal Society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Arts,Manufactures and Commerce,Journal, 116:5141(1968:Apr)p355。循着这一思路,自然会得出下列的结论:对财产权的保护是首先要考虑的,经济基础有着自身的运行逻辑,与民主政治有着根本的不同,因此,工业民主的实施不能超越产权的框架。这种观点事实上隐含着人们对民主可能会威胁经济自由的担忧,民主的多数原则、政治平等、甚至是政治自由肯定会对财产权造成威胁佟德志:《现代西方民主的困境与趋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46页。。
总结上述围绕工业民主与企业内部产权关系的各种观点,可以看出,持肯定观点的学者虽然给我们描绘出一幅超越现实的乌托邦,却没有给出一条如何从乌托邦走向现实的具体路径;持否定观点的学者虽然立足于企业的现实,认可民主价值不能逾越产权的界限,但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由产权所衍生出来的劳资冲突问题,这的确是当代工业民主理论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境。
2工业民主能否平衡经济平等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冲突
经济平等和经济效率是在实施工业民主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经济平等是民主价值的体现,它要求工业民主能够为每一个工人提供平等参与管理的机会,但是每一个工人的平等参与必然会带来决策效率问题,而效率则是管理价值的必然内涵,实施工业民主必然会面临经济平等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冲突。这反映了民主所固有的缺陷,民主制度并不以效率原则为首要原则燕继荣:《民主及其限度》,《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4期。。对于一种决策来说,参与的人数越多,产生分歧的可能性就越大,决策的效率就越低,可见,工业民主必然会导致集体决策中的相应成本。企业内部采用的集体选择机制实质上是一种政治机制,由此产生的成本在特征上与一般的政治机制的成本没有什么不同,其成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因决策无效率产生的成本所谓决策无效率是指决策的结果没有使所有人的财富集合或财富的附加值最大化。;第二种成本则是决策过程本身制造的成本[美]亨利.汉斯曼:《企业所有权论》,于静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7页。。基于上述成本的存在,工人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无效率,这也成为某些雇主排斥工业民主的借口。
从理论上讲,经济平等与经济效率反映了民主价值与管理价值之间的矛盾冲突,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更不能以牺牲经济平等的代价来追求经济效率。应该说,人们在进行工业民主制度具体设计时,为寻求经济平等与经济效率两种价值之间的平衡所作的努力一直都没有停止,但是所遇到的实际困难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民主价值与管理价值的内在差异性使人们很难弥合二者之间的冲突。正如有学者所言:民主参与这一理念和制度运行本身蕴涵了自我否定的因素,也就是说,企业民主存在内在的不可抗阻力,这些阻力很难完全克服,只要存在参与主体的互动,这一阻力就自然会影响民主参与的发展詹婧:《企业民主参与动力研究——基于劳资双赢的经济学视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7页。。
四、当代工业民主理论的变革趋势
上述工业民主理论的困境昭示了该理论必须通过变革来寻找新的理论基点,才能获得生命力,那么如何来解决民主价值与管理价值之间所存在的冲突问题呢?事实上,解决上述困境的有效途径只能是对民主与管理的价值进行整合。在当代,民主与管理进行价值整合的现实依据在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劳资利益的共同体,劳资双方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无论是民主的价值还是管理的价值都要服从于这种共同的利益,劳资共同利益的存在使民主与管理的价值具备了整合的可能性。在这种共同价值观的导引下,只有通过追求劳资共赢,企业才有可能兴旺发展,员工的利益诉求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因此,强调民主与管理的价值整合必然是工业民主理论的变革发展趋势。由前文分析,民主价值与管理价值的冲突主要集中在民主与产权、民主与效率两个层面,因此当代工业民主理论的变革也主要是围绕这两个层面来展开。
(一)参与管理的内容变革——强调员工的产权参与传统工业民主理论的局限性必然要求对其理论进行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参与管理的内容上,要强调员工对企业产权的参与。前文所述的当代工业民主的理论困境在于:民主还是产权?二者谁能够作为企业内部行使控制权的依据?不同的学者见解各异。应该说,无论是哪一方的观点都只注意到了民主与产权两种机制的相斥性,而忽视了二者的相融性:一方面,员工对企业产权的参与和分享可以作为一种民主的实现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民主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民主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产权实现的保障机制,民主之所以能对经济起一种内在的影响作用,主要是民主能够提供在不民主状态下缺失的产权实现机制方竹兰:《论民主首先是一种产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由此可见,民主与产权的互动关系可以通过员工对企业的产权参与来体现出来,而员工对企业的产权参与则体现了民主与管理的价值整合。传统的工业民主运作模式为什么在实践中发挥不了有效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产权制度作为载体。在员工产权缺失的状况下,由于资本专制而形成了企业内部的权力失衡,进而产生了劳资冲突。因此,工业民主理论的发展,必然要求工业组织内部权利结构的重塑,而这种重塑是以工人对企业内部的产权参与体现出来的。员工的产权参与打破了资本对企业内部权力资源的垄断,提供了一种制约资本力量的机制,强调了劳动权与财产权之间的平衡,这有利于民主价值的实现;同时,员工的产权参与也改变了员工的单一角色,使其具有了股东的身份,这也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促进了管理价值的实现。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员工持股为代表的产权参与机制在许多西方国家的企业中开始普遍实行,即是上述理论变革应用于实践的一个典型例证。(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