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政府的理论资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黄爱宝 发表于:2010-12-02 10:30  点击:
【关健词】资源节约型政府;环境友好型政府;理论资源
摘要:新时期“资源节约型政府”和“环境友好型政府”概念具有特定的内涵和意义,也具有与之存在直接渊源或明显关联的各种理论资源。其中,墨子的“圣王节用”观、亚当-斯密的“政府节约”观、马克思的“廉价政府”论和毛泽东的“机关节约”论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政府

提出与追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政府的理念和目标,既是当代社会实践的迫切诉求,也是人类探求真理的创新需要。但是,这个理念和目标并没有脱离人类思想文明发展的大道,而是具有各种历史与现实中的理论资源。梳理与检视这些理论资源必将有助于我们充分汲取历史智慧和思维精华,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当代政府转型目标和指导当代政府改革发展实践。不可否认,目前学界对于不同时期、不同人物有关“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思想的研究已经做了很多,也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成果。而本文着力于挖掘关于政府行为或国家(包括国王、君主等)行为层面上的“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思想资料,侧重于分析同资源节约型政府和环境友好型政府建设存在直接渊源或明显关联的代表性理论观点。
   
  一、新时期“资源节约型政府”和“环境友好型政府”概念的由来与释义
  
  新时期“资源节约型政府”和“环境友好型政府”的概念是在随着我国多年经济快速发展,遭遇自然资源瓶颈和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困境,故而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现实背景下被提出来的。
  资源节约以及政府节约的思想源远流长。但是面对新时期我国相继涌现的“电荒”、“煤荒”、“油荒”等一系列自然资源能源短缺现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资源节约型政府迅速成为国家最具重点性的主导政治话语。2005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2005年6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也明确提出:“政府带头节约资源,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工作力度”。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提出资源节约型社会目标的同时,也已经明确提出了“资源节约型政府”的理念。
  “环境友好”概念可追溯到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其中有200多处提及包含环境友好涵义的“无害环境的”概念,并正式提出了“环境友好的”理念。从此,这一理念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2004年,日本政府在其《环境保护白皮书》中也提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5年3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再次提出要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此背景下,“环境友好型政府”理念已呼之欲出。我国学者贾恭惠等于2006年率先出版了《环境友好型政府》一书。
  事实上,“资源”、“环境”概念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包容性。所以,目前人们对于资源节约的核心内容以及主要目的、环境概念的解读也不尽相同,从而对于“资源节约型政府”和“环境友好型政府”概念的理解也就难以达成共识,这尤其表现在对于“资源节约型政府”概念的阐释上。笔者主要通过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有关论述,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自然资源只有节约才能持久利用”。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6月30日的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时也说:“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并提出近期重点工作是大力节约能源、用水、原材料、土地等自然资源,进而认为新时期“资源节约型政府”应该是指以节约自然资源能源为核心内容,以追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主要目标的政府。更具体地说,它是指以相同或相对较少的自然资源消耗或自然成本投入,取得相对较高或较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及其统一,最终能够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政府。此外,贾恭惠等将“环境友好型政府”定义为“是按照一定的法定原则建立起来的、充分体现环境友好理念的、动态的、最优的组织机构体系,它包括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而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范式或政府模式,所谓环境友好型政府就是指生态型政府,即是指致力于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和谐的政府,或者说是以保护与恢复自然生态平衡为根本目标与基本职能的政府。更具体地说,它是追求实现一个政府的目标、法律、政策、职能、体制、机构、能力、文化等诸方面的生态化的政府。
  
  二、墨子的“圣王节用”观:历史上“资源节约型政府”的最初理念
  
  墨子生活在中国古代社会激烈变动的战国时代,那时,旧的奴隶制贵族日益衰落,新兴的封建阶级正逐步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但是,曾被毛泽东称为“比孔子高明的圣人”的墨子并没有站到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去,而是“成了与他生活在一起的独立手工业者以及小农阶层的思想代表”。他针对当时统治者横征暴敛与穷奢极欲下百姓饥寒交迫与挨冻受饿的社会现实,在《墨子》中的“七患”、“辞过”、“节用”、“节葬”、“非乐”等专篇中明确地表达了“圣王节用”的观点。
  墨子的“圣王节用”观主要体现在:①提出“圣王节用”的理念。墨子认为,“圣人为政一国”,一国的财富就可以成倍增长,但不是凭借对外掠夺土地得来的,而是“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圣王为政”绝不做不增加实际利益的事件,所以“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总之,“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特别是在遭遇灾害饥荒之年,大夫以下官员都应当随着灾荒程度不同而逐次减少俸禄,即“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损五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饥,则尽无禄,禀食而已矣”。所以,前世的圣王能够在水旱之灾年保持无受冻挨饿之民,就是因为他们一方面能够按时令抓紧生产,另一方面就是“自养俭也”。②确定“圣王节用”的内容。墨子所描述的圣王节用内容已经涉及当时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宫室”、“衣服”、“食饮”、“舟车”、“蓄私”都应当“不可不节”。兵器、铠甲等器具也应当去无用之费。而对于葬事更应当有所节度,“厚葬久丧其非圣王之道也”。此外,统治者的音乐娱乐也需要加以取消,因为它会加重人民负担,即“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③明确“圣王节用”的标准。“圣王节用”的基本标准是满足人民基本需求,即“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其具体标准几乎涉及上述节用内容的各个方面,如饮食“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等等。④倡明“圣王节用”的意义。“圣王节用”有利于其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可以以身作则教导人民,即“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相反,君王奢侈浪费,必然会“左右皆法象之”。“圣王节用”有利于提高统治的合法性,因为“圣王节用”是为人民谋利,“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所以,人民对于圣王也必然“是以终身不厌,殁世而不卷”。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