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汽车拥有是个人行为。现代社会应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乃至部分人的奢侈型消费需求。但小汽车使用也是社会行为,小汽车的使用需要公共的道路空间,并造成交通拥挤而使社会成本上升。因此政府有充分的理由和必要,引导对小汽车的拥有行为,同时限制和管理小汽车的使用行为,让消费者支付真实的成本。[6]
4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政策导向与建议
城市低碳交通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引导、控制、调节的作用。因此,政府政策出台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可行性。
4.1 规划管理政策
4.1.1 理顺规划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责任明确、程序得当的全国城市低碳交通规划体系,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以及规划顺利落实。
4.1.2 充分发挥政府作为规划主体的作用
从交通运输技术经济角度,对全省综合交通发展作出科学评价、合理规划、综合协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4.1.3 抓紧制定《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总体规划》
依据各城市经济社会与市民生活的全面发展要求进行规划,把握好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建设、运营、服务、管理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并就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拟定相应经济、组织、技术方面的保障措施。在交通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时,充分考虑项目与沿线服务设施的配套衔接,统筹兼顾各类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把交通建设与站场设施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使交通运输业与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协调。遵循客流、物流规律,强化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合,发挥不同交通方式的特征优势,合理配置综合交通资源,使各种交通运输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4.1.4 完善各专项规划
超前开展各种交通方式比较优势、综合交通需求、专项交通规划整合、重要城市节点综合交通枢纽衔接等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公共交通、小汽车、自行车及包括步行在内的慢行交通系统等各专项发展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在规划区域交通发展时,不仅考虑各地区当前交通需求和远景交通增长,而且考虑到不同地区全面达小康的不同时序要求,统筹考虑不同地区发展的现状、潜力和交通需求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各地区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分配交通发展资源,坚决做到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4.1.5 正确处理各专项规划与相关总体规划的关系
各项专项规划必须服从总体规划,与各地城镇体系和生产力布局相协调,服从于国家及省属有关土地管理、能源管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建议各省有关部门在制定规划时,要立足全省、统筹考虑,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优化综合交通发展模式,尽量节省占用耕地,努力节能降耗,严格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1.6 完善城市的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实施的控制与管理
必须在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与实施中,加强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两方面的控制与管理。
4.2 科技创新政策
科技创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垂直上看,包含创新源泉、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成果传导辐射、创新项目融资以及创新产品市场营销等环节。从水平上看,包含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人才、资金、成果、信息等)在某一空间和时间内的集聚和作用。因此,在推动城市低碳交通系统的科技创新时,必须在各个环节上都建立有效措施,构建起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并依此作为政府推动大交通管理体系建设与统筹发展的主要手段。具体可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4.2.1 创造科技创新社会与制度环境
一要弘扬创新文化。坚持全面创新,全民创业,进一步培育“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争一流、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使创新文化成为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成为各城市的社会风尚,营造“凭劳动赢得尊重、让知识成为财富、为人才搭建舞台、以创造带来辉煌”的良好社会氛围;二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型城市所具备的创新制度和体制机制,应包括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发展和完善的企业组织、知识产权制度、科技市场制度、信用资本市场制度、科技劳动股权制度,还应包括科技创新管理调控机制、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完善的创新成果认定评价机制、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机制、高质量的科技人才培养和聚集机制。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协调统一,从而为城市在低碳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与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4.2.2 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坚持“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结合,变单一融资为多元融资,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原则,在遵循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运用财政贴息、政策优惠等经济手段,千方百计引导民资、外资等各类社会资金投向铁路、水运、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逐步建立稳定可靠的投资回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低耗高效交通运输方式,促进综合交通资金优化配置;设立综合交通资源优化配置专项资金。建议政府允许交通部门从交通税费、交通重大建设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经费,用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的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活动;并加强政府创业性投资引导基金、鼓励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的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活动。
4.2.3 积聚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
第一,创造有利于人才生长发展的宽松环境,为倡导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而营造全面创新的社会氛围,以培养真正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大力发挥科技在大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大科技成果的管理,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攻克影响交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和行业共性问题;积极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对掌握核心技术、高层管理及复合型等交通运输行业的高端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优惠。
4.2.4 整合科技创新的信息化资源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