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发展的根本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从现阶段我国国情来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滞、机动车数量不可能休克式减少。那么,在现实条件下,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发展必须有创新思路。
3.1 倡导公共交通优先,推广低碳交通新模式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当今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的共识。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经历了痛苦的曲折后,才重新认识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解决城市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地区交通问题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许多城市居主导地位的战略思想。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思想,是基于人们对城市交通问题的两个方面反思而确定的:
一是城市交通的首要目的是实现人的移动而非车辆的移动。
二是公共交通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必要的出行需求。
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经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解决我国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或者更准确地说,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
从当前我国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正确选择城市低碳交通模式刻不容缓。机动化发展的规律表明,在绝大多数市民尚未形成私家车出行的习惯,抓住机遇积极发展低碳交通,杜绝美国式的“无序机动化”发展模式,无疑十分重要。
从国外实践来看,发展公共交通优先于自行车、步行相结合的低碳交通模式的关键,在于正确分配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体现民本优先与社会公平,而不是盲目引进高速公路、大量建造城市高架桥、立交桥,导致私家车数量扩张的错误模式。事实表明,只要认真总结先行机动化国家的经验教训,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新路子,就能建立起节能减排、方便出行、安全可靠的城市交通系统。
3.2 提倡自行车交通,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模式
自行车是能源转化效率最高的一种交通工具。自行车在中国一直是大众交通工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近年来在我们这个一度被誉为“自行车王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仅仅为了“国家形象问题”,居然有多个城市把自行车看成是落后的交通工具而使之处处受到歧视。
自行车目前的这种尴尬境地,只是都市繁衍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过渡阶段,在未来,或者就在今天,无论是城市慢行系统的专用区域内推广自行车也好,还是在市区内定点推行自行车租赁也好,自行车作为一种节约能源、节省空间的慢速交通形态,及其使人们身心获得运动机会的特点,必有其对大城市交通的补充辅助价值,以及对倡导健康生活的引导意义。自行车由于其具有经济实用、方便省时、没有污染、节约能源,又可运动健身等优势,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理想的交通工具,它应当在城市客运交通中占有一席之地。城市不应把公交和自行车作为互相对立的交通方式来对待,而应从交通运输管理的角度,研究如何把两种交通方式进行组合,以获得最高的效率。为了适应今天的城市生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重新提倡自行车,并树立崇尚骑车的新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欢迎自行车、尊重自行车的自行车文化;二是像汽车有专行路一样,自行车也理当有属于自己的专行路;三是倡导“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模式。[4]
城市复兴自行车,除了能解决短距离交通接驳问题,还是一种生活质量的回归,也是交通本质的回归。应该明确自行车在今天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定位——在成熟的机动化公共交通体系下,给自行车形成一个公共交通网络,这才是切合实际的,才是低碳交通的真正要义。
3.3 推行“小汽车共用”交通形式策略
所谓“小汽车共用”(car-sharing),是指拥有多种车型的公司或组织通过其分布广泛的邻近停车场,向固定顾客或成员随时提供使用小汽车出行的服务,使用者仅根据使用小汽车的多少支付费用。小汽车共用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欧洲出现。共用组织的成员初始仅限于朋友和家庭成员。之后,由于政府部门的介入,市场发展很快,目前已经成功地实施了商业化运作。小汽车共用组织的用户,可以在居民区附近和整个城市十分方便地使用各种车辆。在欧洲,“汽车共用”系统发展得非常快。在法国和德国已有非常成功的运作系统,而在英国、意大利和美国,“汽车共用”系统正在朝普及化方向发展。
“小汽车共用”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服务方式,是个体交通方式的革命,被誉为21世纪的出行方式,对我国城市交通机动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中国这样的人多地少的地区而言,一旦实施小汽车共用,可能会比欧美国家效果更明显,也更有益,因为这意味着许多家庭虽然不拥有小汽车或停车位,但偶尔欲使用时也可唾手可得,既节约了开销,又避免了拥有小汽车带来的各种麻烦。因此,鉴于小汽车共用所带来的多种效益,建议参照瑞士政府的做法,由政府组织推动,在全国逐步推广这种交通出行方式,从而使这种新型的交通方式真正受惠于国内民众,并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3.4 调控与引导私人小汽车的发展
与公共交通相比,私人交通工具的最大特点是出行灵活,不受时间、线路限制。显然,出行时间自主性强,线路选择性灵活是居民使用私人交通工具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城市私人交通工具的发展实行调控与引导,主要体现在私家车的发展战略与决策上。综观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私人小汽车的发展战略大致可概括为三种类型:(1)自由型。即以自由发展为基本特征,任小汽车自由发展,以美国为代表;(2)导向型。即以政策导向为基本,引导小汽车向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日本、西欧等国家多属于此类;(3)控制型。即以控制发展为基本特征,主要以新加坡和香港地区为代表。
我国实际上实行的也是控制型模式,但由于在国家产业政策中汽车工业已定为支柱产业,因而小汽车的发展战略逐步转变为导向型的发展战略。虽然城市小汽车政策的总体思想是限制使用,不限制拥有,但在一些城市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不限制拥有做到了,限制使用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仅短短二三年,私车高峰提前到来,像洪峰一样凶猛异常,夺堤泛滥,中国各大中城市,到处人满为患,车满为患。因此,基于如此的国情,对小汽车应及早“先车之忧而忧”,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走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的“因势利导”之路。因为这涉及国家的重大决策,城市必须制定出引导机动车的拥有和控制其使用、同时又不危及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目前,我国已有五座城市陆续实行小汽车限购政策。但是,限购并没有直接限制使用小汽车,而是限制购买小汽车,只有当拥有和使用正相关的情况下,限购才能发挥预期作用。[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