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现代化既是城市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城市化的重要目标。尽管产业现代化是一种经济现象,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得以解决,但是市场固有的缺陷决定了地方政府将在产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集中体现为产业规划
产业现代化既是城市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城市化的重要目标。尽管产业现代化是一种经济现象,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得以解决,但是市场固有的缺陷决定了地方政府将在产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集中体现为产业规划、鼓励技术创新等方面。然而,传统“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不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还造成了各种问题。因此,地方政府首先需要重新定位自身职能边界,在充分尊重市场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产业、空间规划以及开发建设配套设施等手段来引导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然而,新的技术成果又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市场机制在鼓励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显著的限度。地方政府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职能,弥补市场缺陷,既要根据《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政策,实现对创新成果的确权与保护;又要为技术发展搭建创新平台,并通过激励性、服务性政策工具来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
根据上述分析,城市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地方政府治理的现代转型,或者说,城市化的过程本来就是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职能将向公共服务转型,并以公共服务为主要手段,吸引更多人力资源,从而达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更多地转向社会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必然减少对经济领域的直接干预,从而不断规范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并实现治理网络的重构与创新。这种转型使地方政府回归到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这一政府职能本质层面上,从中超越以往的发展型政府角色,而这正是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可见,地方政府治理的现代化不仅决定了城市化目标的实现,而且地方政府治理变迁本身就从属于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发展与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互为目标。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治理转型
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与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表征关系,即不只是城市化影响了地方政府治理,而且地方政府治理变迁本身就属于城市化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尝试提出“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治理转型”的新分析框架。
1.城市化对地方政府治理的要求与挑战
城市化过程既是一个社会演化的过程,又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具体而言,城市化过程是空间、人口与产业等各维度协调推进的过程,三者间彼此互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地方政府治理调整与改革必须从城市化整体进程出发(如下图所示),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府治理转型与城市化进程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实现自身治理现代化目标,并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强大动力。
产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动力。产业发展首先离不开配套的空间转型;而空间布局的变化又对土地等资源要素提出新的要求,地方政府对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引导离不开对土地等资源的数量及其分布情况等客观因素的考虑。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空间的需求,空间布局的变化以及土地等资源的流转与配置,都必须置于产业发展现状及其趋势的框架内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与保值增值。
土地等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既离不开对产业发展现实状况的考虑,又与人口城市化息息相关。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以及人口集聚化是实现土地等要素的集约利用及空间布局合理化的重要前提。但是,土地等资源空间上的重新划分又势必造成农民职业身份、社会身份以及居住方式的变化。地方政府需要通过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与农民市民化进程,从而为加速土地流转的进程创造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在资源空间重新划分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承担起“兜底”的职能,更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就业等人口城市化问题。
人口城市化不仅与空间变化密切相关,而且还与产业发展状况直接相关。非农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的现实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劳动力从生产效率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生产效率较高的现代非农产业的转移,从而确保劳动力增值,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异。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又离不开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供给,特别是“用工荒”现象的持续存在,标志着劳动力资源逐渐成为稀缺生产要素。地方政府亟需通过提高公共服务覆盖水平、降低农民工落户门槛、改善劳资关系等途径为本地区争取劳动力资源。
城市化进程为地方政府治理变化带来新的要求与挑战。地方政府治理变迁,必须充分考虑空间、人口与产业等城市化各维度发展状况以及三者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应城市化及其挑战,并为健康有序的城市化进程提供更大的动力。
2.地方政府治理变迁对城市化的作用与影响
健康有序的城市化是产业、空间与人口等要素协调推进的过程,这向地方政府治理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那么,地方政府如何才能通过自身治理方式的重构,确保健康有序的城市化进程呢?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现实考评与晋升机制以及GDP发展至上等因素影响Yusuf Shahid and Tony Saich, China Urbanizes: Consequences,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2008, p.65-90;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新华文摘》2004年第17期;周业安:《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地方政府往往将经济增长放在第一位,政府服务理念相对淡化。然而,政府服务职能缺失以及现实制度的不公平不仅造成城市化整体水平滞后,还导致了“三元社会结构”或“城市二元结构”,从而加剧了社会风险与认同危机。城市因此而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前沿高发区刘传江:《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农民工市民化》,《人口研究》2005年第4期。。另一方面,现有以“廉价劳动力”与“人口红利”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缺乏可持续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趋向终结,地方政府需要以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来吸引公民与企业蔡昉:《被世界关注的中国农民工——论中国特色的深度城市化》,《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2期;Vincent Ostrom, Tiebout and Warren, “The Organization of Government in Metropolitan areas: Theoretical Inquiry”,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 55, No. 4, 1961, pp. 831-842.。只有确保所有的成员平等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才能提升劳动力发展能力[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从而为城市化的可持续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