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中心论视野中语言与世界的关系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赵爱国 发表于:2011-10-30 09:06  点击:
【关健词】人类中心论;言与物;言与意;哲学思考
: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之一。20世纪初哲学研究实现“语言学转向”后,受思想源流和文化传统使然,在中西方语言哲学中形成了以“生命本位”和“理性本位”为核心价值的学术分野。本文从人类中心论思想的语言哲学意义出发,对中西方传统中的“言物关系”、“

 Considerat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World in the Perspective of Anthropocentrism
   Zhao Ai guo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One essential issue of Philosophy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world. After the realization of “Linguistics Turn”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ical research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academic interrelationships of “Life Standard” and “Reason Standard”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nguistic philosophies came into being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This article makes a contrastive survey of the academic principle patterns demonstrated in “Language World” and “Language Mentality” relationship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s, and a speculative investigation on intellectual foundations and the complementarities of academic principl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nguistic philosophies and the different value orientation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nthropocentrisms. At last, the author reaches the conclusion:Chinese and Western linguistic views are characterizedby and through the“unity of opposites” in academic principle.
  Key words:anthropocentrism;Language orld;Language entality;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
  
  1 人类中心论思想的语言哲学意义
  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中的最大嬗变,是在该世纪初实现了所谓的“语言学转向”,即把哲学的基本问题“归原”为语言学问题来作出阐释,从而催生出哲学研究中一门经久不衰的分支学科——语言哲学。我们之所以把这种“转向”解说为“归原”,是因为无论起端于古代中国还是印度和希腊的先哲们的哲学研究,原本就是以考察语言为出发点的,从而引发了两千多年来学界关于“唯名论”与“唯实论”、“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纷争。
  综观20世纪世界语言学研究的历史流变,不难发现其大致经历了三种基本的“科学范式”(научная парадигма):“结构-系统范式”(системно структурная парадигма)(20世纪初起)、“社会范式”(социальная парадигма)(20世纪中叶起)和“人类中心范式”(антропоцентрическая парадигма)(20世纪90年代起)等①。所谓范式理论,出自美国哲学家、科学史专家托马斯•库恩于1961年所著的《科学革命的结构》《Структура научных революций》一书。“科学革命就是在一定时期的科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的体系等被另一种所取代。”(Прохоров 1983:669) 俄罗斯学者别列金则进一步提出,范式理论是“建立在一定哲学基础之上的,是某历史时段和某学界提出的科学研究、新的知识聚合关系的方法论”。(Березин 2000:10)
  “人类中心论”又称“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类为世界的中心的哲学思潮或理论。②其含义并不是一以贯之的,而是随着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地位的认识变化而经历了4种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古代抽象的或朴素的人类中心主义,如中国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思想“人者天地之心”和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等,以人类作为评价和衡量世界事物的标准;中世纪神学的人类中心主义,它以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为理论依据,认为作为小宇宙的人类可以征服和利用自然界这个大宇宙;近代盲目的人类中心主义,它以培根的《新工具》思想和康德的“人是目的”的思想为依据,认为人不仅可以认识自然,而且可以支配自然,成为世界的主宰③;现代理性的人类中心主义,即后现代主义提倡的生态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友好、共处及和谐等。
  当代语言学研究中的人类中心论视角,是针对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的任务是“就语言为语言而研究语言”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而言的,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将研究对象由语言客体(объект)转向语言主体(субъект),即转向说话的人(человек говорящий)。具体地说,它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中的人,二是人所说的语言,即人们通常说的语言中的人(человек в языке)和人说的语言(язык в человеке)的总和。因此,人类中心论语言观中的“人”与“语言”已经不是传统概念上的“人”与“语言”,而是指“语言个性”和“言语个性”或“交际个性”。在该视阈中,人既然是语言的主体,就理应成为语言研究的主体;而语言又是人之本源中的基本构素,人的思维能力与交际能力与人自身一样,都无法离开语言而独立存在。不难看出,人类中心论的语言观将人与语言最大限度地融合在一起。
  
  2 “言物关系”: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包含着三道哲学命题:世界是什么?语言是什么?语言与世界是什么关系?对此,中西方传统有不同的理解和界说,从而形成了相互“对立”的语言观。
 第一个问题:世界是什么?对这个哲学问题,不同的哲学家和流派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唯心主义哲学观认为:世界是“神的意志的体现”(如中世纪前关于神创造世界说),世界是“感觉的复合”(如马赫主义)④,世界是“绝对的精神的体现”(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观等)⑤;唯物主义哲学观则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世界是客观的、统一的,即世界具有物质性。
  我们知道,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科学,语言学的根本任务并不是提出一种新的哲学来重新解释世界,而是从语言学视角提出对语言符号与世界关系的解答。中国传统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世界既具有生活性,又具有超验性,即世界可分为“行下”和“行上”两个世界。前者是日常生活可以体验的,后者则是要通过“体悟”才能感知的;西方传统认为,世界是理性的,世界既具有物质性,也具有语言性。这是因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相对于人的精神世界而独立存在。但这一命题并没有回答这样的问题——人是怎样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从认识发生论角度看,动物和人一样也同样面对世界,然而,由于动物没有语言,因此,它对世界的感知具有被动性、直接性等性质;而人却是“符号的动物” (卡西尔1985:34),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语言符号的世界里,因此,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具有自觉性,但并不是直接的,而主要是通过语言符号这个中介来实现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