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子之妻称“妇”,<尔雅•释亲>:’。子之妻为妇。”后世延用。又称为“子妇“儿妇”,中古汉 语时期始见。《:后汉书•列女传•班昭>:。(班昭)子妇丁氏为撰集之。”<世说新语•伤逝》:“诸葛 道明女为庾儿妇,既寡,将改适。”
“息妻”指称儿媳,魏晋时期始见,北魏《魏故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冀州 刺史江阳王元公之墓志铭):“息妻范阳卢氏,父聿,驸马都尉太尉司马。~息”引申指称儿子, “息妻”即今之谓儿媳。
(二)女儿、女婿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指称女儿的称谓有“子、女、儿”三类,指称女婿的有“婿、夫、甥”三
类,列表18如下:
表18女儿、女婿称谓
(1)“阿女”是词缀“阿”与亲属称谓“女”组合而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
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2)“女儿”见于梁僧伽婆罗译《阿育王经•半庵摩勒施僧因缘品>:“是夜叉思惟:佛法当灭。
我既受戒,不复杀生。我有女儿已利履,夜叉本欲求之。以其先常作恶业,故而我不许。为护 佛法,今应与之。”王小莘(1998):“女儿’的今义大约到明清才产生。”【7】此言有误。
“叔女”指称小女儿,见于北魏《魏故著作郎韩君墓志>:“妻魏故中书侍郎使持节冠军将军
郢州刺史昌平侯昌黎孙玄明之叔女。” (3)“女婿”出现在东汉时期,<后汉书•蔡邕列传》:“球即中常侍程璜女夫也。”通用至今。
(三)侄子、侄女
东汉魏晋南北朝汉语中,指称兄弟之子有“兄子、侄子、犹子、从子”两类,指称兄弟之女有 “兄女、侄女、犹女、从女”两类,合称为“侄”,列表19如下:
表19侄子、侄女称谓
(1)“侄”原写作“蛭”,在上古汉语时期与“姑”对举。<仪礼•丧服>:“侄者,何也?谓吾姑者。 吾谓之侄。”《尔雅•释亲>:“女子谓景弟之子为蛭。”规定了称呼者主体为女性才能使用,男性 只能用“景弟之子”这样的叙述性称谓称呼兄弟子女。至南北朝时期,“侄”已经成为男性和女 性对兄弟之子的共同称谓了,如《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注引《晋书>:“其诸子侄悉处列位,为扬 土豪右。”《颜氏家训•风操》:“兄弟之子已孤,与他人言,对孤者前,呼为兄子、弟子,颇为不忍, 北土人多呼为侄。案:《尔雅》<丧服经》《左传》,侄虽名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已来,始呼 叔侄。”
如前所述,古人呼伯叔为父,相应的,伯叔亦以子呼侄辈,如:‘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吾 以所知亲之呢之,不愿儿子为之。”《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从上下文可知,<三国志:》中的“儿子”包括儿子和侄子;《世说新语:》中的“儿女”包括兄子谢朗、 兄女谢道韫。“儿子”在此泛指子侄辈;“儿女”包括了侄子侄女,成为一个泛指儿女辈的词语。
(2)“从子”,l:后汉书•谢弼传':“中常侍曹节从子绍为东郡太守,忿疾于弼,遂以它罪收考 掠按,死狱中。”从女”,《后汉书•黄允传》:“后司徒袁隗欲为从女求姻,见允而叹日:‘得婿如是 足矣。”
(3)“侄”在南北朝不再有使用者性别的规定,随着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进程,产生了“侄儿、 侄子”称谓以指称兄弟之子,元魏慧觉译《贤愚经•长者无耳目舌品第二十四》:“时估客子。更 上一珠。价直二十万。复往白言。愿使嘱及。此既小事。但作一言。得三十万。彼若得胜。 虽复侄儿。无一钱分。此理可通。⋯⋯侄子恚日:以伯忠良,王令平事,国人信用。”
“侄女”指称兄弟之女,晋代才出现,晋干宝<搜神记》卷五:。某近认得一侄女,今先聘人。”
(四)外甥、外甥女 在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甥、外甥女合称为“甥”,单指外甥为“外甥~出”等,列表20如
下:
表20外甥、外甥女称谓
“外甥”是在亲属称谓核心词“甥”的基础上加一个修饰语“外”,表示姊妹之子女,东汉时期
开始使用,<后汉书•种黑传>:“时河南尹田歆外甥王谌,名知人。⋯‘外甥”也写作为“外生”,(三
国志•吴志•陆逊传>:“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 五、汉魏六朝时期的孙辈称谓(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