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师资建设相匹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也必须坚持生利主义之原则,职业课程的配置,须以是否 生利为标准:定课程者必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稗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然后方无愧于职业之课程。具体来讲
与师资建设相匹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也必须坚持生利主义之原则,职业课程的配置,须以是否 “生利”为标准:“定课程者必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稗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然后方无愧于职业之课程”。具体来讲,就是以某一项谋生技能或技艺的应用过程作为一门课程的课时周期和质量标准,例如种豆,应该以种豆过程所需的各个环节为一课,而且每课须兼有理论授受与实习实训,实现二者的密切结合、无缝对接。“根据此旨以联络各课,是为充分生利之课程。”这样,学生修完一门课即学成一项技艺,完成一项技艺则继续另一项课业的学习与实践,如此以来,自易至难,从简入繁,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日臻完善,受教育者的理论与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在民生凋敝、经济衰退、百业不振的民国初年应运而生、茁壮成长,其顽强的生命力不仅来源于社会与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呼唤与需求,更来自于近代职业教育界仁人志士紧密结合国计民生实际,充分发挥改革创新旧式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推进职业教育运动的不懈践行。所有这些,都应该得到发扬光大,尤其是上文述及的近代职业教育的现实旨归和终极关怀。应该以其外显和内在的存续方式,持续浸润并导引后世职业教育乃至普通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实践,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崛起、变革与发展注入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就目前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就业形势来看,毋庸讳言,在很大程度、很多方面凸显出一个世纪前的“三大刺激”征兆,劳动力过剩成为人力资源市场的最显著特点,劳动力短缺与就业难现象并存,尤其是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等问题比较突出。就全国范围来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对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农民工监测调查结果推算,2009年度全国外出就业和本地非农从业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总数达到2.2978亿人。有些专家经过调研、分析认为,仅2009年全国中职招生实现了860多万人的“历史性突破”,比普通高中830万的招生规模高出30多万人。但全国仍有近百万初中毕业生没有继续上学,直接流向了劳动力市场。“职业教育成为教育中的短板,农村职业教育是短板中的短板。”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关乎国计民生大业的职业教育,除了充分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还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充分继承弘扬近代职业教育诸多有价值的做法,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首先,转变职业教育思想、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使职业教育的理念深入学校,深入社会,深入人心。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如果不理顺思想观念问题,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就难以推动和深入。近代职业教育家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借助西方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当时旧式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鄙视职业教育的社会风气,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思想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因此,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其上升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要从根源上革除社会对人才的片面认识,彻底摒弃鄙视职业教育的偏见,彻底消除“重仕途、轻工匠”、“学而优则仕”等旧的学业、择业观,最终树立起科学的职业教育价值观。
其次,要借鉴近代职业教育把“平民”与“乡村”作为终极关怀的教育理念,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从各级政府到职业教育工作者都要具备近代职业教育家那种“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决心、信心和气魄,坚持“三农”服务方向,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手段和创业致富能力,全方位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大发展。
再次,要借鉴近代职业教育“因地设校、因校设科”的办学和“实利、生利”的课程建设模式,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一方面,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统筹与协调。尤其是加强对普通学校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协调与管理,并根据农村劳动力和环境资源状况的实际,积极投入资金广建职业学校。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职业群体有不同的就业需求以及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等问题,围绕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服务,做好专业调控、课程设计以及教学环节、实习安排等改革。改革中既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科的完整性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更要强调为学生的现实就业服务,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要重视职业课程设置。回顾一个世纪前的职业教育,不仅在成人学校设置职业课程,而且在学前教育时期就开展职业教育,这种“终身性”职教理念值得在当下提倡、推广。
总之,对于近代职业教育人士探索出来的经验价值,我们有责任去继承发扬、开拓创新,以裨益于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让我们欣慰的是,恰逢近代职业教育运动一百年之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适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充分昭示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性,从政策设计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革突破,当然其中也不乏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与扬弃。如何从近代职业教育运动的历史经验中获益,走出新形势下中国职业教育经世济民发展之道,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面对并倾心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
[参考文献]
[1]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黄炎培,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J].教育杂志,1928(1).
[3]吕达,陆费逵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杜威,杜威五大讲演[M].北京:北京晨报出版社,1920.
[5]宏图,平民教育谈[J].平民教育,1919(4).
[6]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M]//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7]黄炎培,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M]//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现代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王炎,现今学校无实效之原因及应行改变之点[J].教育杂志,1914(2).
[9]刘湛恩,孙祖基,研究职业教育之必要与方法[J].教育与职业,1927(4).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