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美国农业科学家莱斯特·R·布朗(1981)对可持续发展观首次作了系统阐述,探索了走向持续发展的途径,即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可再生资源[1]。王军(1997)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做出的认定是:“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手段,社会持续是目的。”[2]郑易生、钱薏红(1998)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涵盖三个方面: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的长期承载力[3]。刘培哲(2001)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4]。
外国学者对财政可持续的研究多集中于政府的偿债能力,意指“未来盈余的现值等于当下的债务水平”。国内的研究多集中于财政学视角的“财政风险研究”,即通过多样的测量方法估计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程度,并在财政学视野内讨论财政风险形成的原因。张新平(2000)从经济发展、税收建设、资源开发与利用、社会稳定与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财政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但指标基本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层面,未按照税种和支出类型进行细化,缺少实证检验[5]。李芳(2010)阐述了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 从税源建设和财政收入结构两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6]。武玉坤(2011)认为制度性压力、结构性压力和不确定性压力是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并认为财政途径和政治行政途径结合是维持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可行路径[7]。
综观现有研究笔者认为存在三点不足:一是现有研究缺乏从经济、社会、生态综合的角度研究财政可持续发展。二是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统一的财政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已有成果仅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层面着手,未按照税种和财政支出类型进行指标细化。三是国内现有研究多从理论上进行,政策制定者现在面临着如何衡量和监测城市是否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问题,缺少对财政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估与测度。
综上所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生态的角度综合对财政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分析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并细化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变量指标,构建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以2010年山东淄博市财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淄博市各区县财政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测,最后根据评测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二、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 一) 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1.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来源于当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即经济总量越大,地方财政收入越高。对2003—2010年的财政收入与GDP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为:
财政收入=-36.55+0.062×GDP
-4.43 21.74 (R2=0.987)
回归结果说明淄博市GDP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大约可增加0. 062亿元。在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经济增速趋缓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淄博市经济及财政收入的稳定十分重要。
2.地方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一般包括税收和非税收收入两部分。其中,税收为地方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非税收收入则是对税收收入的补充。2010年淄博市税收比重为71.8%,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提高。就具体税种而言,经济越发达的城市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 一些地方的财产税甚至成了税收的唯一来源。淄博市整体及各区县这些重要的税种所占比重比较低,营业税占比21.2%,增值税占比19.7%,个人所得税占比2.8%,房产税占比2.7%。
3.地方财政收入的产业来源。越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 对当地财政收入的贡献也越大。就淄博市而言,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34.7%,在GDP比2009年增长13.7%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75%。
4.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主要承担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社会性支出,而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比例比较低, 经济建设支出几乎为零。淄博市教育支出占比20%,社会保障支出占比1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14%,医疗卫生支出占比6.3,环境保护支出占比3.6%,财政支出结构基本合理,仍有可完善支出。此外,淄博市总人口421.41万人,地方财政供养人口过多也给地方财政造成了较大压力。(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