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与清代中后期广州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初建(4)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冷东 刘桂奇 发表于:2010-10-19 13:33  点击:
【关健词】十三行;广州;城市发展,医疗卫生;清代中后期
(四)在广州出版发行中国最早的西医刊物和书籍 编译医学著作和创办医学报刊,是当年传教士在广州口岸传播西方卫生与医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如最早来广州行医推广牛痘接种法的皮尔逊所著《新订种痘奇法详悉》一书,被译

  
  (四)在广州出版发行中国最早的西医刊物和书籍
  编译医学著作和创办医学报刊,是当年传教士在广州口岸传播西方卫生与医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如最早来广州行医推广牛痘接种法的皮尔逊所著《新订种痘奇法详悉》一书,被译成中文刊行,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牛痘接种法,内容涉及牛痘接种症状与天花症状差别。牛痘接种 优点,牛痘接种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痘种储存和使用方法等等。一经刊行就销行全国,对在华推广普及牛痘法可谓建有奇功。
  在广州口岸规模性地输入西医学及卫生知识,始于19世纪中叶。传教医生合信、嘉约翰所做工作最为卓越。“西方医籍之译为中文者以合信医生始”[34]18。他在华期间,先后出版了《全体新论》、《西医略论》、《妇婴新说》与《内科新说》四部西医著作,连同另一部相关著作《博物新编》,合称为《合信医书五种》,流传极广,是晚清最有影响的西医著作“…,使西方解剖学与生理学理论得首播于中国。十三行巨商潘仕成将之编人《海山仙馆丛书》,以资推广流通,盖重其所著为近代西方医学输入中国之始也。
  《全体新论》在合信医书五种中居首位,为最早在中国翻译出版的中文西医书籍,也是近代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人体解剖学的著作,1851年刊于广州。全书分三卷39章,先论骨骼,次述韧带、肌肉,再及大脑、神经系统和五宫,然后论脏腑,重点介绍血液循环,最后论及泌尿器官等。并附有各种人体解剖图200多幅,其出版以后,很受广州人欢迎,时任两广总督的叶名琛就曾取其图,“分列八幅,刊于两广督署”,“并翻刻全书,广为传布”。该书在当时整个中国医学界和知识界影响延续达半个世纪之久。合信“对中国新医术之贡献可谓伟矣,C44]18。
  出版西医译著数量最多的,当属美国传教医生嘉约翰,其主持的博济医院于同光之际在广州出版的西医著作达15种之多,主要有《眼科撮要》、《割症全书》、《花柳指迷》、《内科阐微全书》、《裹扎新法》、《西药略释》、《西医内科全书》、《炎症论略》、《卫生要旨》、《体用十章》、《皮肤新编》、《妇科精蕴图说》、《病理撮要》、《胎产举要》、《医方汇编》等。前9种皆出自嘉约翰之手。这些医书大多属于分科治疗的专著,涉及眼病治疗及护理、炎症治疗及用药、性病防治、妇科等内外科,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卫生要旨》一书,为一部在中国出版较早的专门性卫生学著作,它除了介绍一般日常卫生知识外,还特别突出了国家和社会在卫生问题中的责任””。除出版西医书籍外,1868年。嘉约翰还在广州创办医刊《广州新报》(后更名为《西医新报》),主要介绍西医西药知识。专为华人服务[233。这是中国最早的中文西医报刊“”。该报及上述西医书籍对培养西医人才和普及推广西医知识起了重大作用。
  与此同时,一批广州早期华人西医生,也开始加入这一行列,加快了西医学传播的步伐。邱嬉、尹端模和黄宽当属其中翘楚。如前所述,邱熔师从皮尔逊专习牛痘法期间,依据皮儿逊的《新订种痘奇法详悉}译本,撰为《引痘略》于1817年出版,以广其传。这是中国人编译成册刊行的最早西医著作T55’,为牛痘法推广功用甚佳。
  尹端模为博济医院医生。从医期间,除参与嘉约翰的编译工作外,独自翻译了《体质穷源》、《医理略述》、《病理撮要》、《儿科撮要》、《胎产举要》等五种西医著作,1894年,又在广州出版了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西医报刊《西医报》,因此,他既是最早独自翻译西医文献的中国医生,也是国人自办西医报刊的第一人‘“’,为西医学在广州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黄宽是我国第一位专门出国习医的医学博士,在广州早期华人西医生队伍中,其所受西医训练最为正规系统。1857年在英国学成归国后,他先后在惠爱医馆和博济医院从医。在博济医校任教期间,专讲解剖学和外科学,同时协助嘉约翰编写教材,绘制图谱,对一些医学教材和书籍进行讨论和定稿“”。黄宽深厚的西医背景使其对西医学的传播更具水准。
  
  (五)医疗卫生团体的建设和发展
  晚清以前,广州医疗队伍是以众多私人医馆与游医等个体形态存在的。既不利于医疗力量的整合。也不利于医疗从业者以群体力量发挥整体的社会作用。1838年,中华医药传道会在广州成立,标志着广州医疗队伍开始由个体形态向群体形态过渡,采取团体组织形式来形成业内的自我协调、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晚清广州最早的医疗卫生组织为早期传教医生所创立。先驱郭雷枢和伯驾自在广州从事医疗活动起就意识到,医学传教若要很好开展下去,建立一个永久而良好的基础,就必须有一个统一团体来组织传教医疗力量。1835年底,郭雷枢在《中国从报》上发表题为《关于任用医生作为对华传教士的商榷书》,一面大力呼吁医务界人士来华行医传教。一面积极筹划医事组织成立事宜,1836年lo月,郭雷枢、伯驾、裨治文等发起筹办医学会社。1838年2月21日在广州召开成立大会。中国第一个医疗卫生团体一一中华医药传道会正式创建(1886年后被博医会所取代)。大会公推执行委员:郭雷枢为会长。伯驾、渣甸、裨治文等为副会长,下设记录、秘书、司库、司数等委员““。另设终身董事、永久会员等名誉称号,十三行商伍秉鉴是唯广中国人之永久会员‘“,。该会成为早期教会医院运营、集资和引进人才的一个独立机关,对组织传教医疗力量发挥重要作用。显然。其亦获得十三行商的有力支持。
  中华医药传道会的主要意旨在于:(1)鼓励在中国人中传播医学,并提供机会进行基督教的慈善活动和社会服务;(2)为解除人类痛苦做贡献。治愈疾患;(3)教育和培训西医学中国青年人才;(4)以将来中国出现的科学发现来提高和普及医学水平;(5)建立信任和友谊,从而将基督福音传给异教中国人。所以,该会对中国医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积极向海内外教友募集资金,扩大更新医院规模与设备,开展医学教育,而在华传教士则凭借传道会名义,呈请各自的传教团鼓励医生来华服务于传道会所创建资助的医院。募捐是这一组织的重要工作,至1838年5月,共募得9 300多元,在当时实属不小的数目,在其推动下,威廉,洛克哈特、威廉,迪弗、本加明‘郝布逊等医生陆续来粤服务于眼科医局”。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