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1874年)在澳门接种成功。同年编印介绍牛痘接种术《牛痘奇法》”…。十三行会隆行商人郑祟谦将其翻译为《种痘奇书》一卷,刊行济世,成为最早传播牛痘法进入中国的鼻祖。
为在广州推广牛痘术,十三行商郑崇谦、伍怡和、潘同文、卢广利等人重金邀请皮尔逊至广州,在十三行商馆内设立牛痘局宣传推广,“共捐银三千两,发商生息,以垂永久”””,当年就有数千儿童接种,开中国牛痘术先河。
十三行商为推广牛痘法,培养出一批重要骨干””,特别是番禺梁辉、香山张尧、南海邱熔、谭国四人。“其后梁返黄埔、张归翠微,邱、谭两人遂擅其技9~E19],治愈了大批病童。
梁辉即梁国炽,番禺黄埔人,以监生屡试不中而经商,成为十三行天保行股东,在引进牛痘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痘症盛行,多死者。国炽悯之,求良法不可得,闻西人有种牛痘法,取牛所患痘浆,刺人臂,令痘出,数日即痂,无所苦。国炽乃以重金购其法,习之。痘浆必由西洋递传而至,费不赀。国炽无所吝,岁以其法治之,不吝分文谢。至今,人人知种痘,中国得免痘患。自国炽倡之也““’。
推广牛痘术方面发挥最大作用的邱熔C21],早于澳门皮尔逊临床试验之际,邱熔就已经参与牛痘试验,并在家人和朋友中推广,后为十三行诸商所聘用为牛痘局首任专司,大力推广牛痘术几十年,并总结多年行医经验。著《引痘略》,刊行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风靡全国。重版翻刻多次。
为在全国推广牛痘术,道光八年(1828),行商潘仕成出资购买大批牛痘疫苗,亲运抵京师,并于宜武门外南海邑公馆设立种痘局,任命邱熔弟子广州余心谷医师主理种痘和推广,中国北方大批人士前来学习,使牛痘术很快在中国得以普及“”,1828年,北京设立京都种痘局;1841年,上海开设了一座医院进行牛痘接种;1852年,天津设保赤堂,后改名保赤种痘局。施种牛痘;1863年,江南始设牛痘局;1865年,湖南设牛痘局;1868年,河南设牛痘局。
牛痘术在中国的普及,使中国天花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重要贡献。中国第一位留学归来的著名西医医生黄宽(1829—1878年)在其调查报告中说:“在目前可以这样估计,大约至少有95%以上的城市儿童受到种痘的好处,”牛痘术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和成功推广,感动了它的发明人詹纳,詹纳说中国人似乎比他家乡的英国人更信赖牛痘术E243,
以牛痘术为标志的近代西方医学传人中国,并没有引起中西医学的严重冲突,而为中国医学界与百姓普遍接受,这是中西文化学术交流史上的佳话。除了牛痘术从中国传统人痘术衍生发展而来,为中西医学交流的成果之外,也与十三行商人的大力引进和推广密不可分,这充分反映了岭南文化广博的相容性,
(二)西方医院、医学院首先在广州出现,并向全国发展
19世纪,西方医学取得飞速发展,尤以外科、产科、眼科较为先进,成为最先进入中国的医科。美国海外布道会在1834年(道光十四年)遣派伯驾(Peter Paker)牧师以专业医生资格前往中国传教[zs33s。伯驾,出身耶鲁大学神学院,毕业后复入医科攻读,1834年取得医生文凭””…”。伯驾经澳门到达广州“”‘‘”,又赴新加坡学习中文。道光十五年(1835)伯驾来到广州,得到行商伍秉鉴等人的支持,免费提供十三行内新豆栏街部分房屋,创办了眼科医局,时称“新豆栏医局”。这是广州最早的眼科医院,亦是中国大陆第一所西医医院,开始将西方最先进的医术传人中国。伯驾也因此被称为教会医药事业的鼻祖。
后来,伍氏行商免费向其提供更大面积扩展医务,“新豆栏医局”改名博济医院(Pu’A!]Yuan,Hospital ofUniversal Love),为大批广州民众提供治疗。例如钦差大臣林则徐来穗后患疝气病”6)“‘‘,间接求诊于伯驾,终为治愈,伯驾的医术及博济医院的服务也为林则徐所嘉许。伯驾为林则徐所立病历卡(编号6565)附录于《中华医药传道会1839年医院工作报》中刊于《中华丛报》而得以保留至今[27q,
咸丰六年(1856),博济医院毁于战火。后经传道会、行商等中外慈善之士捐输和资助,该院医生嘉约翰于1859年在南郊增沙街重建新院,仍本“博施济众之意旨”,仍名“博济”[z83,惟英文则改作“Canton Hospital”,民国二十二年(1933)附属于岭南大学,民国二十四年(1935)改为中山医学院E263~7’,今作孙逸仙纪念医院,成为中国历史最长的医院。
虽然西方传教士利用医学达到传教的目的,但是对西方医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继伯驾之后,其他传教医生亦相继在广州开办医院,1848年,英国传教医生B,合信(Be~amin Hobson)在西关金利埠开设金利埠医院(又称惠爱医馆)cz93,1850年,英商在广州沙面开设届臣氏药房。1898年,美国传教医生嘉约翰在芳村花地创办惠爱医院。这是中国第一所精神病医院,1899年,美国传教女医生富马利在西关存善大街创办柔济医院。这是广东第一所女子专科医院。
西方医院首先在广州出现后,更发展到岭南和中国其他地区,如道光二十三年(1843)在上海英租界创立的仁济医院,咸丰十一年(1861)在北京创立的协和医院之前身E30],合信在广州创立金利埠医院之前,已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在香港创立医药传道会医院E313。后又携妻(马礼逊女)赴上海,就职仁济医院院长C3Z],1860年以后,不仅广州、澳门、香港、上海、厦门、天津、宁波、北京等沿海或大城市拥有了教会医院,而且在中国内地城市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教会医院。
医院替代传统私人医馆成为新型治疗场所。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医疗力量、技术和设备对病人进行有效治疗,同时也为长时间监护病人、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能,留医制度也就由此而产生。这是传统私人医馆所缺乏和不可能做得到的,意味着传统医疗开始向近代转型。
除了西方医院,中国最早的西方医学院(校)也最先在广州建立,然后推广全国,1865年,嘉约翰(JohnGlasgow Kerr)在广州创办博济医院附属学校(1903年正式改名为南华医学堂),并于1879年起在招收女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西医学校,也是在中国最早招收女生的学校,1887年何启在香港创办更为正规的香港西医书院,女子医学校亦最早地出现在广州。1899年,富马利在广州创办广东女子医学堂(1903年改名为夏葛女子医学校),并附设有博济医院护士学校,只招收女生。这批西医学校培养了中国第一代西医医师,包括孙中山L34J。孙中山先生曾于光绪二年(1886)人读于博济附设医科学校,学习期间得到生理学、进化论等先进思想的启迪,翌年始赴香港求学,与日后成为民主革命的先驱不(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