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值得提及的是,弥尔顿在《教义》里阐述,精神具有救赎人的十二种神圣功能,具体包括:在人的内心产生作用,使之听从神的呼召(XV,355?57),引导堕落之人获得再生(367?69),警示人们坚守信仰(393?95),给信
四
值得提及的是,弥尔顿在《教义》里阐述,“精神”具有救赎人的十二种神圣功能,具体包括:在人的内心产生作用,使之听从神的呼召(XV,355?57),引导堕落之人获得再生(367?69),警示人们坚守信仰(393?95),给信仰之人以希望(407?23),帮助人们把握属灵之事、精神之物(XVI,1?3),确保人的救赎(3?10),为他们诠释福音(10?17),将福音刻写在信仰者的内心(15?19),证实“称义”(51?53),指点人们从善(XV,II 5?7),指引他们(83?85),最终获得基督自由。如同“精神”的含义一样,这些神职也都呈现出“从外到内”的过程。也就是说,神的呼召能否最终救赎人、使之获得基督自由,这取决于信仰者本人能否将外在的力量“内化”为“内在精神”。
然而,弥尔顿没有在《教义》里明确给出“精神”在指“人的心智”时的神学阐释,即“内在精神”的神学内涵。但在诗歌三部曲中,弥尔顿艺术性地将外在层面的力量内化为基督式英雄的“内在精神”,并揭示出其内涵。首先,弥尔顿在《失乐园》的第十二卷借天使米迦勒之口明确指出,“‘内在精神’刻在人心上的”(PL Ⅻ.524)是“信仰、美德、忍耐、节制,/加上爱” (583?4),并指点马上要被驱逐出伊甸园的堕落亚当不要绝望,因为有“内在精神”就“在内心/有一个远为快乐的乐园”(586)。接着,在《复乐园》里,弥尔顿从哲理层面阐明,信仰是“内在精神”的核心,因为被置于无人目睹的荒野里的耶稣正是凭借内心坚定的信仰,抵御住撒旦针对不同需求层面而设计的十个诱惑,为人类复得亚当失去的乐园,证实了自己能被视为“如何在诱惑面前保持‘屹立’的基督式精神英雄”之原型。最后在《斗士参孙》中,堕落的参孙虽神力全无,被禁锢在敌人的囚牢,双眼被挖、双脚被铐,但他通过坚持忍耐和重拾信仰而再生为基督式英雄和精神斗士;弥尔顿通过诗剧展示,凭借信仰和基于信仰的忍耐等“内在精神”,微弱的生命也能从绝境中激发力量,重现辉煌。
由此,弥尔顿在三部曲中将《教义》里的神学理论演化为英雄追寻“内在精神”的生动旅程。通过诗歌形式,弥尔顿展示,各种外在的神圣的力量进入信仰者的内心之后,信仰、忍耐、谦卑等基督美德成为人的“内在精神”,最终成为人之再生的关键,并使堕落之人“升华”为基督式英雄。也就是说,弥尔顿通过三部曲揭示,“内在精神”实质上就是“精神”在基督教史诗英雄身上的美德体现,也是真正的英雄获胜的唯一“武器”。
注释:
① 文中所选弥尔顿诗文皆出自18卷的哥伦比亚版《弥尔顿集》(The Works of John Milton)。因卷轶浩繁,援引复杂,故文内《弥尔顿集》缩写为WJM;《教义》为《基督教教义》的简称,收录在WJM中的第14?17卷;PL指《失乐园》,PR指《复乐园》,其后数字为行码。所引诗文参考了朱维之和金发燊的译本,其余皆为笔者自译。为免繁琐而影响阅读,以下只视需要出注。 ② 本文中的“精神”(the Spirit)不是人们习惯用来指“意识形态”的普通名词,而是弥尔顿在《教义》中使用的神学专用术语,用以替代基督教正统教义“三位一体”里的“圣灵”。但弥尔顿坚持认为,“精神”一词要比“圣灵”(the Holy Spirit)更为准确。
③ 由于本研究不涉及弥尔顿的政治论辩,所以统计没有包括其政治关键词。
④ 摩西和大卫都是《圣经》里对上帝绝对虔诚的典型人物,他们对上帝的坚定信仰和顺从使之成为上帝的“选民”。摩西在西奈山上接受上帝的旨意而写下“摩西十戒”,并以此为律法来规范以色列民族,带领他们最终到达应许之地。大卫被上帝称为“得天父之心的人”,并被赋予神力,因此,大卫无论攻打到哪里,都能大败敌人,后来上帝指派他为以色列王;此外,大卫诗艺高超,《圣经·诗篇》150首中一半以上是他牧羊时的即兴之作。
⑤ “基督式英雄”是弥尔顿基督教史诗英雄范式。弥尔顿在《教义》里分析了“基督式英雄”之原型耶稣·基督,并在史诗里艺术地刻画了这类英雄;对“基督式英雄”而言,信仰、忍耐、谦卑等“内在精神”是他们获胜的“武器”。“基督式英雄”亦
称为“精神斗士”或“信仰英雄”,相对于古希腊罗马史诗英雄,即“战争英雄”或“体格巨人”。弥尔顿的三部曲自始至终呈现了这两种英雄的对立与对抗。
参考文献:
Merritt Y. Hughes. John milton: complete poems and major prose [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57: vii.
Maurice Kelley. This great argument [M]. Princeton: Princeton UP, 1941: 195.
Geoffrey F. Nuttall. The holy spirit in puritan faith and experience [M]. Chicago: U of Chicago P, 1992: 3.
Frank Patterson. An index to the columbia edition of works of john milton [M]. New York: Columbia UP, 1940.
John T. Shawcross. The development of milton’s thought [M]. Pittsburgh: Duquesne UP, 2008: 85.
Arthur Sewell. A study of milton’s christian doctrine [M]. London: Oxford UP, 1939: 3.
Taylor W. Milton’s poetry: Its development in time [M]. Pitssburgh: Duquesne UP, 1979: 150.
Christopher Hill. England’s turning point: Essays on the 17th century [M]. London: Bookmarks, 1998: 1.
Arthur Sewell. A study of milton’s christian doctrine [M]. London: Oxford UP, 1939: 79.
Helen Darbishire. The early lives of milton [M]. New York: Barnes & Noble, 1965: 23.
Arthur Sewell. A study of milton’s christian doctrine [M]. London: Oxford UP, 1939: 6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