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类研究述评(4)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秦丹妮 发表于:2012-06-05 12:56  点击:
【关健词】现有产业分类方法 优缺点分析 局限性 消费者需求
(二)优点 1.从该方法的描述中不难看出,霍夫曼是以某一产业的总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 把该产业划归为消费品产业或是资本品产业。他的着眼点是现实中存在的具体产业部门,即这个具体产业部门可能既生产资本品, 也生

   (二)优点
   1.从该方法的描述中不难看出,霍夫曼是以某一产业的总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 把该产业划归为消费品产业或是资本品产业。他的着眼点是现实中存在的具体产业部门,即这个具体产业部门可能既生产资本品, 也生产消费品, 但按其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75%以上是用做资本品还是消费品来决定其归属。由于现实生活中,企业生产产品的方式和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企业不会仅仅生产一种产品,所以这样的分类方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划分依据明确,“75%”是个清晰的界定标准,能够通过定性的方法得到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和统计意义。(三)缺点
   1.75%的划分界线在实际工作中是难以划分和度量的,故只在特定条件下才有实际应用价值,在一般条件下没有可操作性。
   2.消费品和资本品的划分界限不明确,有的产品可能既属于消费品,也属于资本品。这导致了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
   3.没有说明每类产业内部的结构问题,对其内涵的描述过于笼统概括,没有进一步的细分,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八、结论与启示
   综合以上六种主要产业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可以看出,其中大多数分类方法都是主要从生产角度出发对产业进行分类,尤其是在“三次产业分类法” “标准产业分类法” “农、轻、重分类法”和“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从产生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的局限性,正如之前描述的,在于只对生产者进行了分类, 几乎没有考虑消费者, 它所反映的仅是单方面的生产结果, 无法看出最终消费是由谁承担的, 最终未能将生产与消费联系起来,或者说,未能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这就造成分类结果的不准确。
   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人们在各方面的需求也变得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今的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消费者主导的市场,“以人为本”也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必须保证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品种、质量、成本和交货期上能够随时适应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由此可知,传统的产业分类方法如果仅从生产角度进行分析显然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而将消费者需求纳入考虑之中并将其作为主要分析因素是适应并最能体现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统计标准.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2003-5-28 (www.stats.gov.cn)
  ②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 、国际劳工组织( ILO) 和联合国统计部门( UNSD)1992 年的调查结果(http: / / unstats. un. org)
  ③Statistical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 ivities[ S] . NewYork, 1949. 1- 3. http: / / unstats. un. org / unsd/ class/ family / historical/ isic/ papers/ isic- 1949.
  ④Statistical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 ivities[ S] . NewYork, 1958. 1- 27. http: / / unstats. un. o rg/ unsd/ class/ family/ historical/ isic/ papers/ isic- 1958.
  ⑤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英译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38-439页
  ⑥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43页
  参考文献:
  [1]邓尚杰.北美产业分类体系[J].中国统计,第12期,1999
  [2]杜曙光.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分类研究[J].齐鲁学刊,第3期,2009
  [3]郝仁平.正确认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兼评“三次产业”分类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1986
  [4]罗季荣.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M].人民出版社,1982
  [5]钱平凡.组织转型[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6]汪涛, 叶元煦.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分类理论——立体产业分类理论[J].学术交流,第6期,2000
  [7]奚兆永.正确理解两大部类的划分——学习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札记[J].财经问题研究,第4期,1980
  [8]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中国人民出版社,1985
  [9]袁勤俭.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的演化[J].统计与信息论坛,第1期,2004
  [10]张树青.基于产业特性的产业分类标准创新尝试.商业时代[J].第3期,2009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