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概况及功能转化的优势
(一)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重庆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梳理重庆红色文化,大致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党在重庆的二十多年,特别是南方局的八年,留下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核心就是红岩精神。重庆自近代开埠通商以来,地位日益重要,上世纪早期,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先后影响到重庆,包括邓小平、聂荣臻等先进青年分子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党成立后不久,共产主义先驱者肖楚女、吴玉章、杨闇公、董庸生等人,先后在重庆从事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共产党团组织活动。①30年代后期,为了进一步推动全面抗战的发展,党在重庆设立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地址就在红岩村。一直到1946年南方局结束历史使命。据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这一部分资源十分丰富,仅主城区就分布有几十处。形成“一红二白”两个中心,一红指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方局驻地的红岩村,二白包括红岩魂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墓,白公馆、渣滓洞、叶挺被囚处等地方。另外还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工作、牺牲的地方。如曾家岩、国共和谈旧址林园、新华日报社旧址、江竹筠、李青林等革命志士被枪杀的电台岚垭、杨虎城将军被害的松林坡等。除主城外,江津有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故居、聂荣臻元帅纪念馆;开县有刘伯承元帅纪念馆;云阳有彭咏梧纪念馆;潼南有杨闇公烈士故居,酉阳有赵世炎烈士故居、城口有红军苏维埃遗址。毗邻重庆的四川广安有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邓小平故居等。
第二部分是抗战文化。重庆自1938年底成为国民政府陪都,反法西斯远东指挥中心后,全国各地的爱国学生、知识分子、民主党派、工商界人士等都汇集于此。工厂、学校、机关也都迁到重庆,因此与抗战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资源包括两个方面,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载体包括各种纪念馆、名人故居、重大会议或谈判旧址等。据统计重庆市抗战遗址总计有767处,现保存有395处,最著名的如“中国民主同盟会旧部”、“国民政府教育部旧址”,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旧居有桂园、特园、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及号称“民主之家”的爱国民主人士鲜特生的公馆鲜宅等。精神财富则是“宣传抗战,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的抗战精神。出于共同抗战的目的,党在重庆与许多国民党左派及民主党派都有密切的接触,并积极帮助过大量的爱国人士,如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周恩来坐镇重庆,积极营救香港的30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所以这部分资源中有相当部分资源属于国共两党共同经历,共同见证的,共同合作完成的。完全可以纳入红色文化资源范畴。
第三部分是建国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建国初期,重庆百废待兴,但广大人民在邓小平、贺龙、刘伯承为首的西南局领导下克服恶劣自然条件,用最原始的工具,投入军工28646人,失业工人18981人、民工70177人。②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修建起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一举打破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60年代的重庆因独特的区位优势,且本身工业基础较为雄厚而成为三线建设的核心部位,承建了国家安排的200多个重点项目、30多个配套项目。而此时正值文革盛行之时,广大建设者却发扬了“艰苦奋斗,不计得失;意气风发,迎难而上;忘我工作,一往无前”的三线建设精神,圆满完成国家交付的各项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三峡工程破土动工,重庆成为最大的移民地区,共涉及15个区县,迁移百万民众,这些舍小家为大家的百万移民不仅保障了三峡工程的顺利推进,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移民精神也成为了新时期重庆红色文化中最耀眼的部分。
(二)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功能转化的优势
所谓“功能” 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而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就体现在它的功能转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红色文化热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兴起,至今方兴未艾,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历史遗产,无论是以物质形态保留下来,还是以精神财富体现出来,其作为资源,具有的价值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其中有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对其功能转化进行了多方面论述,如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张颖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有六大社会功能:政治引导、文化传承、道德示范、意识形态、教育教学、历史镜鉴。③而南昌大学的胡松、朱小理、杨宇光等人认为有两种主要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④其他学者也有一些论述,基本无出此范筹。无论是六大功能还是两大功能,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朝具有现实意义的功能转化已经具备相应的现实条件和多方面的优势,即集聚优势、区位优势、层次优势。
一是集聚优势,得益于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城市性特征明显。由于中国共产党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从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看,绝大多数时间党的活动主要定位于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展开。这就决定了中国绝大多数红色资源从地理位置看,都十分偏僻,交通闭塞,功能转化多有不便。然而相对其他地区红色资源主要分布在农村偏远地区不同,重庆红色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则是主要集中在城市。这是因为重庆开埠较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经是人口百万的大城市,加之抗战时期党在重庆的重要历史使命主要是与国民党以及其他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党的大量活动是在城市进行。这使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呈现相对集聚的特点。这种集聚尤以渝中区和沙坪坝区居多,而且分布在一条线上。以车程计算,点与点之间最多半个小时,最少几分钟,即可到达,红色资源容易成片打造。即便是周边的红色资源,如江津、开县、城口、广安等地,在畅通重庆背景下也可以在半天之内到达。这种相对的集聚为红色资源的功能转化提供了现实的便利条件。
二是区位优势,得益于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建立。重庆是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这使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立足重庆,北可以辐射山西、陕西、宁夏、内蒙;西可延伸至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南可到达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海南等;东可影响湖北、安徽、江浙一带等地。不断开放的重庆,对全国以及世界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重庆。据统计,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到重庆来投资经商旅游的人却同比不断增加,红色文化资源正好借机扩大在全国的知名度。同时发展中的重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利益多元化背景下,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尤其对宣扬核心价值体系有重要作用的红色文化的需求更迫切,这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功能转化无疑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条件。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