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情态表达式——“X定”(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范伟 发表于:2011-12-18 14:39  点击:
【关健词】X定 情态 情态表达 认识情态 动力情态
(17)擎天柱从那个通道飞到了地上,向地下狠砸,不用说,这甬道是塌定了。 X还可以是身体疾病类动词,如瞎、瘸等。如: (18)4年来,他经常在家为眼睛唉声叹气,心想:这辈子是瞎定了,再想见到光明怕是难了。 (

  (17)擎天柱从那个通道飞到了地上,……向地下狠砸,不用说,这甬道是塌定了。
  “X”还可以是身体疾病类动词,如“瞎、瘸”等。如:
  (18)4年来,他经常在家为眼睛唉声叹气,心想:这辈子是瞎定了,再想见到光明怕是难了。
  (19)医生就说我的腿这辈子瘸定了。
  (20)不管的话,诚宇的右脚就废定了。
  (二)“X定”积极消极用法的不对称现象
  根据大量语料,我们发现“X”多消极义,“X定”存在肯否用法不对称或积极消极用法不对称的现象。如一般说“亏定”,较少说“赚定”;可以说“穷定”,但不说“富定”⑥等,我们认为这可能与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的认知心理及由此带来情态的客观化和主观化表达有关。“X定”是“肯定X”的意思,说话人选用“X定”的表达时,往往已经掌握了更充分的依据,而“肯定X”则不一定。如比赛还没开始时一般不会说某比赛方“赢定了”,当比赛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观看者才可以根据赛况及双方的表现进行比赛结果的预测,就可以用上“赢定了”。但“肯定赢”比赛开始前也可以用,但却是没有较近现实依据的断定。这样看来,“肯定X”比“X定”主观性更强,也可以说,“肯定X”是情态的主观化表达,而“X定”相对来说倾向于较为客观化的表达。
  消极义的“X定”一般是对事件发展、事物变化进行了一定的观察之后做出的判断,或者说是基于某种客观状况的预测(事实上预测的可达成性也比较高)。从人的认知心理上说,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在涉及对方或他人的相关利益时,一般不会有意做出消极预断,以致引起他人的反感,导致交际受到负面影响(相比较,人们更喜欢说吉利话,夸大未来,以获取认同)。不过,当客观上有不利的指证指向未来发展时,说话人就以一种客观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减轻自己承担的责任,提请相关对象的注意。若使用主观性强的表达方式,则会引起相反的后果。因此,对负面结果的“X”的预断更倾向于使用“X定”这种客观化的表达,而不是主观性强的“肯定X”⑦。
总之,“X定”认识情态成分表示对事件发展最终达到“X”结果的肯定判断,表断定型认识情态语义。
  三、动力情态“X定”
  (一)“X定”的意愿型动力意义
  当“定”为“一定要(做某事)”的意思时,“X定”还可以表达动力情态语义,即句子主语的强烈意愿使某事件的发生成为可能。如:
  (21)这批货我们买定了。
  (22)你出个价,我要定了这支梅花簪。
  (23)不用说了,反正他的事我管定了。
  (24)我可能是愚昧糊涂,我可能是自找苦吃,但是,不管怎样,我嫁定了韦鹏飞!
  例(21)~(22)中,说话人通过“买定”“要定”表达了自己不容更改的强烈意愿——“一定要买这批货”“一定要这支梅花簪”。例(23)~(24)更在上下文语境中表明自己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改变的意志,虽然有外力阻碍,但说话人“一定要管他的事”“一定要嫁给韦鹏飞”。
  “X定”传达出的动力情态语义是行为主体执意要求做某事,因此“X”一般是动作性较强的自主动词。根据“X”与“定”结构组合的能产性,我们可以推知在合适的语境下,能够表现行为主体行动意志的动词,都可以与“定”构成动力情态的“X定”。如以下例句(均为笔者自造,但都具有可接受性):
  (25)今天这个足球赛我是看定了。
  (26)这衣服有质量问题,我退定了。
  (27)这表你不让我戴?我还戴定了。
  上述几例中,说话人在行动受阻的情况下执意要做某事,都可以用“X定”来表达。从这个角度看,词法模式“X定”也具有较强的能产性。
  (二)“X定”的句法语用特点
  至于表达动力情态的“X定”的句法表现,与认识情态的“X定”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动力情态“X定”允许带上宾语,如前文所举的例子“要定了梅花簪”“嫁定了韦鹏飞”;而认识情态“X定”如“赢定了比赛”“亏定了生意”“死定了这盘棋”等一般不可。有的动力情态“X定”还常常用拷贝动词的方式将“X定”的支配对象突显出来。如“我管你管定了”“我看球看定了”“我退衣服退定了”等,这种重动表达及带宾形式都会进一步转化为话题句的表达方式。
  动力情态“X定”带上宾语时,会影响动词的配价,比如“帮”可以是兼语动词(三价的),但“帮定”就只能带体宾了。如:
  (28)a.我帮你打官司。
  b.*我帮定你打官司了。
  c.我帮定你了。
  从语用上看,动力情态“X定”通过新旧信息的配置,将“X定”所表达的意愿情态作为表述的焦点,强调行为主体的主观意志及其对命题成真的可能性的推动。如:
  (29)a.我一定要去上海。
  b.上海我去定了。
  c.?我去定上海了。
  常规的信息编排往往是从旧到新,越靠近句末的信息内容就越新,例(29)各句中的句末成分就是常规焦点(张伯江、方梅,1996)。a句使用情态成分的组合“一定要”,句子焦点在于“去上海”行动本身;b句宾语提前,句子的常规焦点是动力情态成分“X定”,也就是说主体意志成为表述重心;c句则强调行动的目的地是“上海”。
  动力情态“X定”意为“一定要X”,两种不同的表达手段虽意义基本一致,但在语用功能上有所不同。我们认为“一定要X”主观性强,未然性强,而“X定”更强调预期的结果,预期中的已然。如例(29)a句“一定要去”强调说话人“去”的意志坚决,但何时采取该行动则没有暗示。b句“去定了”不仅表示说话人“去”的意志,而且反映出在说话人的预期(expectation)当中行动已然实现,因此b句比a句行动实现的可能性更大。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