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偶像剧的文化表征与解码(4)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晏青 朱婧雯 发表于:2012-07-27 11:53  点击:
【关健词】青春偶像剧;约翰?费斯克;意识形态;符号表意;互文性;后现代
受众审美诉求在广度上的拓展主要表现为受众审美意识的普遍觉醒以及审美活动的日常化、大众化。审美作为一项高度艺术化、精英化的活动,曾经与大众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技术发展支撑下,电视普及所带来的受众电视剧审
  受众审美诉求在广度上的拓展主要表现为受众审美意识的普遍觉醒以及审美活动的日常化、大众化。“审美”作为一项高度艺术化、精英化的活动,曾经与大众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技术发展支撑下,电视普及所带来的受众电视剧审美意识的觉醒日益迫使大众打破这种距离的间隔;而且偶像剧所特有的世俗化叙事方式也极大地拓宽了受众的年龄范围,使剧种脱离了精英阶层的观赏局限。因此,受众在试图吸收精英审美方式的同时,建立了后现代式的观影态度,最终形成了偶像剧审美的日常性和大众化。也就是说,多样化的审美范式不再被精英审美排斥于认同范围之外,任何人都可以对同一部电视剧做出个性化的审美品读。对偶像剧的审美更加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同一部《蓝色生死恋》,有人读出了男女间至死不渝之爱,有人为女主角的坚强执着所感动,有人则更深入地觉察到了韩剧隐晦的叙事策略所带来的卓越传播效果;《奋斗》中既有中国大学生为了生活而奋斗的拼搏精神,又有错综复杂的情感变迁,还有喧嚣琐碎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
  而在深度上,受众审美诉求的拓展主要表现为受众在视觉审美上的开掘,从而诞生了“身体审美”之审美范式。偶像剧,顾名思义是将青春靓丽的青少年进行偶像塑造,而“偶像”这一符号在电视语言中是极其具象化的,唯有通过视觉语言的多角度诠释,才能将“偶像”放置于兼具高度与前沿的位置。而这种视觉语言的“具象化”过程在偶像剧中突出表现为对主角身体的呈现,它强化了身体审美在偶像剧视觉审美范式中的特殊地位。“美学是作为有关身体的语言而诞生的。”〔8〕偶像剧的青少年受众多处于寻求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同的人生阶段,而剧中青春偶像们的身体呈现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符合社会审美标准的镜像模式,使他们习惯于根据这一镜像来塑造自我的身体以及行为方式,以求更好地融入嬗变的社会场域。
  参考文献:
  〔1〕费斯克.解读电视〔M〕.郑明椿,译.台北:台湾远流出版社,1993:63.
  〔2〕余乃忠.“后现代”概念的谱系学悬疑〔J〕.学术月刊,2010,(8):27.
  〔3〕让-弗朗索瓦里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车槿山,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2.
  〔4〕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赵国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12,113.
  〔5〕John Fiske. Television:Polysemy and Popularity 〔J〕.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1986,(3):391.
  〔6〕金昌庆,易前良.韩剧热:电视文本的文化旅行——以《大长今》为例〔J〕.新闻界,2006,(4):57.
  〔7〕黄 琳,杨尚鸿.绚烂与平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99.
  〔8〕特里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M〕.王 杰,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