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偶像剧的文化表征与解码(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晏青 朱婧雯 发表于:2012-07-27 11:53  点击:
【关健词】青春偶像剧;约翰?费斯克;意识形态;符号表意;互文性;后现代
第三层级的意识形态架构于现实能指与表现所指共同塑造的符码意指之上,是一种高于文化层面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符码表意。偶像剧的意识形态主要以电视文本符码的隐喻、转喻等方式体现地域文化差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第三层级的“意识形态”架构于“现实”能指与“表现”所指共同塑造的符码意指之上,是一种高于文化层面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符码表意。偶像剧的“意识形态”主要以电视文本符码的隐喻、转喻等方式体现地域文化差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特的意识形态符码,有利于受众的识别进而引发共鸣。中国偶像剧在含蓄委婉的叙事文本符码、相对保守的躯体符码中充盈了进取向上的精神。比较有代表性的影片《奋斗》,没有梦幻的童话情节,但同样叙写了青年一代青春激昂的奋斗与情感历程。即使是陷入偶像剧套路的《一起来看流星雨》等剧,与相同题材的韩国版、日本版《花样少男少女》相比,也同样少了梦幻,而多了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与人物成长轨迹的描绘。韩国偶像剧在躯体符码上突出的表现则从侧面烘托出韩国当下明显的消费转向痕迹,《浪漫满屋》、《加油小姐》、《咖啡王子一号店》等韩国偶像剧无一例外地都塑造了完美靓丽、时尚与智慧并存的男女主角,他们从服饰到妆容搭配都成为了潮流时尚的引领者,无不刺激着受众的消费欲望。在韩剧所营造的时尚帝国中,人们似乎必须消费才能生存。美国的偶像剧在都市环境营造上的技术优势,传达了其以现代化为诱饵的霸权文化的渗透效果。高耸云端的商务写字楼、开阔堂皇的私家别墅、豪华奢侈的购物广场……现代化都市的一切标记对于任何一个非美国人来说都很常见,而《绯闻女孩》中呈现的男女青年之间直白的乱性、物欲横流的社会风貌以及非人性的暴力冲突仍旧在不遗余力地传达一种美国式生活方式,不管这种奢靡混乱的生活方式是多么地不堪。
  二、日常生活的后现代表达与传播
  在费斯克看来,电视具备的“吟咏功能”(bardic function)顺利实现了叙事文本的传递。电视的吟咏功能类似于中世纪的游吟诗人的作用——“利用既有语言把当时社会的生活作息,整理组织出一套又一套的故事或讯息,并强化肯定了听者对自己以及对自己文化的感受。”〔1〕在当下后现代思潮的背景下,电视的“吟咏功能”对人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后现代,是一个相对于现代性的概念,但是这种概念并非在时间、序列上进行区别〔2〕。在此我们更多的是将后现代看为一种对世界的态度,一种思考和感受的方式或行为,它质疑客观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等,不信任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大叙事或终极性解释。而电视的“吟咏功能”是在题材选择、符号修辞、传播技术等后现代认可的基础上实现传播与接受的。
  在题材选择上,偶像剧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后现代摹写”锁定文化范围,奠定收视根基。作为20世纪以来的重要文化现象,偶像剧的创作深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在表达方式上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倾向——在内容上对经典文本的创造性摹写与在形式上对经典文本的模仿、拼贴,借经典文本的受众基础为新的偶像剧预设收视期待。经典文本的后现代摹写,是借鉴利用经典文本中的素材,根据现代青少年群体的审美标准和创作者的传播需求来进行筛选、加工创作全新的电视剧本。改写后的偶像剧摈弃了经典文本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力求以通俗、浅显的方式达到最优化的定位传播。法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里奥塔尔曾将后现代主义定义为“针对元叙事的怀疑态度”〔3〕。而偶像剧的受众被定位为一群勇于接受新思潮、敢于颠覆传统的青少年人群,该剧种的诉求本身就含有对元叙事持怀疑、颠覆以至批判的态度,因此,偶像剧在题材的选取、内容的表达上即完成了一次对于传统经典文本的颠覆性再创作。韩国人气偶像剧《豪杰春香》通过对韩国家喻户晓的传统故事《春香传》的改写,在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上创新了表达方式,消解了传统叙事中朝鲜人民赞颂女主人公刚强不屈的美好品质而抨击贵族阶级骄奢淫逸的封建主义腐朽统治这一宏大主题,在将题材简化为一女两男的情感纠葛的同时完成了电视剧与后现代语境的充分 契合。
  此外,创作者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经典细节的模仿与拼贴,对偶像剧在表述形式上进行后现代理念的艺术加工,完成了经典作品的差异化表达。如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在当时掀起了偶像剧的收视狂潮,尽管该剧是由日本的漫画《花样男子》改编,但改编后的电视剧所获得的成功远远超过了原有漫画所引发的追捧效果,开创了偶像剧中一种王子与灰姑娘式的“经典模式”,之后日本、韩国、中国的偶像剧都纷纷翻拍和效仿。如《流星花园》中帅气的四大男主角F4的出场:多辆豪华轿车在一辆开路车引导下驶入了校园,学校的老师同学纷纷夹道欢迎,其气氛丝毫不亚于明星的闪亮登场。这一成功的偶像塑造画面在《花样男子》、《一起来看流星雨》中都有类似的呈现。
  在符号修辞上,偶像剧借助消费奇观构造价值认同,以电视为媒介通过偶像塑造来传播都市文化,引导社会的消费价值走向。从索绪尔所揭示的“符号社会”到鲍德里亚所描绘的“消费社会”,青春偶像剧就是这一语境下的产物。
  一方面,偶像剧的偶像呈现不仅是其类型特征所在,更是以此架构的消费幻境。偶像剧在偶像塑造方面的特质不仅巩固了青少年追逐前沿、紧跟社会潮流这类受众群体,而且在转型社会缺乏偶像的社会风潮中也为其扩大受众基础奠定了社会文化根基。偶像在偶像剧中是最具传播价值的符号之一,“偶像”的能指即指剧中的主要角色形象,而其所指则指对该人物自内而外全方位的阐释,比如内涵修养、仪表妆容等,这种表意形式成为偶像剧奇观建构的基础和受众诉求表达的最佳方式。韩剧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偶像符号意指的最大化拓展,它为整个影视奇观的建构奠定了绝佳的消费根基。以《浪漫满屋》为例,剧中偶像主要有女主角宋慧乔和男主角Rain,电视剧通过服装、化妆、发饰等等一系列人物外形符号塑造了两个时尚、俊美却又不失现实传统的偶像,让观众在接纳人物的同时不自觉地陷入了影视幻境,并在潜意识中试图通过对剧中偶像人物的模仿来重塑自我的生存环境。(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