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中“镜花”二字的符号学解读(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武君 发表于:2012-04-21 11:19  点击:
【关健词】镜花水月 符号 能指 所指 返归本真
道姑道:此核虽非异种,但俱生于周朝,至今千有余年。李核名叫携李,当初西施因其昧美,素最喜食;桃核虽非仙品,当年弥子瑕曾以其半分之卫君;橘核,昔日晏子至楚,楚王曾有黄橘之赐;枣核名唤羊枣,当日曾晰最喜

  道姑道:“此核虽非异种,但俱生于周朝,至今千有余年。李核名叫‘携李’,当初西施因其昧美,素最喜食;桃核虽非仙品,当年弥子瑕曾以其半分之卫君;橘核,昔日晏子至楚,楚王曾有黄橘之赐;枣核名唤‘羊枣’,当日曾晰最喜。……道姑道:“西施、弥子瑕俱以美色蛊惑其君,非正人可比,故精灵都能窃肖其形?至曾晰、晏子,身为贤士,名传不朽,其人虽死犹生,这些精灵,安能窃肖其形?所谓邪不能侵正。故枣怪面似黑枣,橘怪面似黄橘。任他变幻,何能脱却本来面目!”
   很明显,“女妖”、“周朝”、“西施”都在隐喻象征武则天,“美男子”、“ 弥子瑕”则是在隐喻象征着武则天身边的宠男。他们都以美色蛊惑其君,非正人可比。曾晰、晏子这些正直之人,邪不能侵,所以“任他变幻,何能脱却本来面目”。作者在设置这样一些“镜花水月”的故事去作为符号象征的同时,又加入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爱憎认知。
   在小山第四次遇难后,百谷仙子化作道姑来搭救小山,
   那道姑听了,口中唱出几句歌儿。唱的是:我是蓬莱百谷仙,与卿相聚不知年;因怜谪贬来沧海,愿献“清肠”续旧缘。
   道姑道:“女菩萨:你要晓得一经观光之后,也就算功行圆满,一天大事都完了。” 再清楚不过的表明了这个象征,唐小山海外寻父的过程中经历了千难万险,屡次遇难,又屡次得到仙家的搭救,这是一种“续旧缘”、“了尘缘”的过程,也就是她的返本归真的过程。
   三、古代文人与佛道二教联系密切
   佛教讲“色即是空”,认为俗世的一切都是空幻不实的。道教认为“虚无”是宇宙的本原。把万事万物认为是“镜花水月”,不必藏之于怀,不必去刻意去追求,唯有求大道于清净。但是我们无法真正的知道《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在创作这部小说时的真正思想,古人好搬弄佛、道的“色空虚无”的话头,当他们不如意的时候,更是大言特言,⑦李汝珍大概也是如此,这不能说明他对佛教、道教有多大程度上的笃信。当然了,我们也不能硬从社会学的角度给李汝珍扣个什么帽子,“镜花水月”只不过是作者情感的一个符号罢了。这种情感也许是他的个性所致,或许是在社会生活中长久的孕结,也可能是一种突然来临的心灵感受。
  “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这是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最重要的符号学思想。在她的《艺术问题》中认为,语言是理性思维的符号形式。语言凭着概念与事物一对一的对应,这样可以一清二楚的表达确切的事物及其理解。但是人的情感生活形式在现成的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对应的概念来准确无误或相近、相似、相同的表现的。语言面对“情感生活形式”是鞭长莫及、无能为力、望“情”兴叹的。在人类的生命感受中“不仅包括那些即时的、无形式的和无意义的冲动经验,而且还包括那些作为复杂的生命网络的一个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都不能经过推理式的形式表现出来,当然也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些经验就是我们有时称为主观经验方面的东西,那些时而让我们感到满足、时而又让我们感到孤独的东西,还有那些时时追踪某种模糊的思想或伟大的观念的东西。在一般情况下,这样一些被直接感受到的东西是叫不出名字的,这样一些东西在我们感受中就像森林中的灯光变幻不定、互相交叉和重叠。”⑧所有这些交融在一起的主观经验,苏珊?朗格把它们成之为‘内在生活’的东西。在苏珊?朗格看来,这种‘内在生活’或者是“情感生活形式”,只能用符号或者是艺术的符号才能表现出来。
  生活中人们也会遇到种种这样的‘内在生活’,有时候我们的情绪也会出现这样的感受,我们通常把它称作为“压抑”、“烦心”、“苦闷”。但这样的“压抑”、“烦心”、“苦闷”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去形容它呢?这些“压抑”、“烦心”、“苦闷”又何尝不是我们内心复杂,难以言说的某种情感的一个“能指”呢?
  据胡适先生考据,作者李汝珍学问渊博,并精通音韵,青少年时代就有著作《音鉴》问世。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善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最大的官做过河南县丞。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到晚年更是穷困潦倒。对于对《镜花缘》之作期,胡适认为“是李汝珍晚年不得志时作的” 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人心里根深蒂固,面对这样的“学而优却不仕”的境况,无论再阔达的人,都会感到“压抑”、“苦闷”。古今大多文人如此,李汝珍也如此。胸怀壮志,想要建功立业,但最终却被官场所遗弃。
  李汝珍在小说中写到了百花被贬,红颜薄命,这样的一些奇奇幻幻、渺渺茫茫的事情,只是把这些作者认为能够指称的事物,事件去指称作者无法言说、无法明说的情感,这些事情的本身是奇幻的,渺茫的,是“镜花水月”的,作者也正是用这些“镜花水月”的东西去作为一种情感的意象,是用一般语言不能表达出来的情感意象的象征表达。
  小说中百花仙子因为和嫦娥在蟠桃会上发生口角,而被降入凡尘,受此牵连,群花也被降落凡尘,历经磨难,他们的命运被某种“群花定数”所支配,这本来就是空幻渺茫,“镜花水月”的。仙岛上的群花化作人间的百名女子的际遇,更深刻的蕴涵着作者“镜花水月”的感慨。她们都是“巾帼奇才”,都有过登科中举的风光,飞觞吟诗的欢乐。但唐小山寻父“历尽劫磨”,众女仔和武家军的战斗中“寿夭不齐,辛酸满腹”。作者用百花仙子在蓬莱山的住处,薄命岩、红颜洞,用泣红亭的对联“红颜莫道人间少,薄命谁言座上无”及其明白的揭示出“红颜薄命”这四个字。这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红楼梦》中的“元、迎、探、惜”(原应叹息),作者感叹这些女儿,美则美矣,丽则丽矣,然而红颜薄命,一切都是“镜花水月”。⑩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