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旅游发展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渐渐为国外学界所重视。(申葆嘉,1996)。[1]Afthllr C.Lehmann(1980)认为旅游所带来的利益分配因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异,越低阶层的居民得到的利益绝对数量越少,但是相对重要性却越大。[2]Edward Inskeep (1991)认为旅游地若能充分考虑居民要求并使其收益,那么居民便会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反之则会以消极的态度抵制旅游业的发展。[3]KathleenL.Andereck等(2005)运用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指出居民可以识别旅游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旅游可以带来更多的正面效益,同时认为广泛的教育是使人们深刻认识旅游业的有效措施。
1.2国内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和反贫困的研究现状
1.2.1国内关于社区参与的研究现状
相对国外而言,国内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国内研究才近十年,但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多角化研究特点。[4]宋章海、马顺卫(2004)从乡村社区全面参与旅游业的角度,探讨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思路。[5]马凌、保继刚(2004)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实例分析了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问题。[6]孙九霞(2005)从传统文化保护的角度,分析了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对民族发展的积极影响,认为旅游的适度开发与有效控制,可以增强旅游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
1.2.2国内关于民族地区反贫困的研究现状
我国八个民族地区(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云南、贵州、青海),除了宁夏和青海的产业结构演进系数高于全国的产业结构演进系数外,其余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系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大多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状态普遍较差,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的思考与对策探究》侯钰,李慧媛)李周、孙若梅(1996)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概况,认为通过监控资源利用强度、借助于经济诱导以及宣传、教育等制度安捧,可以有效地发挥社区居民在自然保护方面的作用。
综合对比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可以发现国内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多数研究在理论上只是将“社区参与旅游”作为社区发展的一种手段,基本围绕着社区参与的内容、特征、方式和对策进行探讨;而社区参与旅游的实践研究工作还比较少。
2.社区参与研究
2.1 旅游发展的基本格局
2.1.1武陵源区基本概况
武陵源区1988年5月成立,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距省会长沙约400公里。辖索溪峪、天子山、张家界、杨家界四大风景区,是世界著名风景区之一。武陵源主要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索溪峪、天子山两个自然风景区组成,面积390.8平方千米武陵源地区石英砂岩比较多,而且裸露在地表,经过流水的长期,形成了这一地区最奇特的景观--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区内千米以上的峰林有243座,最高峰是兔儿望月峰,海拔1264.5米。这里沟谷纵横,长度超过2000米的沟谷有32条,总长度达84.6千米。
2.1.2武陵源区的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
武陵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组成的国家级著名旅游风景区,总面积369平方公里,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区面积53.5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面积203平方公里。现辟有游路14条70公里,观景点560多个。1991 年,武陵源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金榜。 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陵源作为中国首家“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7 中国旅游年,武陵源被国家旅游局列为 35 个王牌精品旅游景点之一。 2000 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 AAAA 级风景旅游区。同年,武陵源被建设部授予“文明风景区”称号。 2004 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2007年5月8日被评为中国首批5A级旅游名胜区。
武陵源风景优美,民族风情也十分浓郁。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习惯。这种独特的风土人情也为张家界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到武陵源区旅游的游客可以观赏到土家族古老的祭祀舞蹈八宝铜铃舞,独特的民间乐器打镏子,硬气功夫表演“鬼谷神功”,敬神祭祀活动中的梯玛神歌,原始的古典舞蹈毛古斯舞,以及张家界民间歌谣,土家族摆手舞,仗鼓舞,傩愿戏,三棒鼓等,这些都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到土家苗寨作客,与他们一起过“社巴节”、“四月八”、“赶秋节”或参加跳摆手舞、茅古斯舞等文娱体育活动,另有一番情趣。
武陵源区是典型的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地区,旅游发展势头迅猛,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来,武陵源区年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2.2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3.50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5%,人均GDP从2005年的2.77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4.46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2%。旅游总收入从2005年的292865.4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562073.7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4%
2.2社区参与扶贫概况
2.2.1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历程
根据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对张家界社区旅游发展的期间划分,张家界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 ①自然参与期(1982—1996)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普遍性、积极性较高,景区外的居民也逐渐介入到当地的旅游业之中。
②利益转折期(1997—2000)
外来资本的介入改变了游客在景区内的空间分布规律,使社区利益重新调整。
③矛盾激发期(2001—2003)
核心景区全面拆迁工程,造成团队路线的转移,被迁出的社区居民的旅游业收入大幅度减少,有团队经过的社区的居民旅游收入直线上升。不同社区之间因为经济收益的分配不均而产生广泛的矛盾。
④收益失衡期(2004—2007)
核心景区内安置区位较好的部分居民通过旅馆或餐馆等经营能获得较好的收入,而安置区位较差的大部分居民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导致社区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严重。
⑤逐步调整期(2008至今)
武陵源区政府在编制《武陵源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社区这一利益主体的存在及其诉求,将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使社区和谐发展逐步调整。(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